弟子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弟子规》第一章 总叙中的「弟子规,圣人训。」篇,“弟子”解释为:孩子、学生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论语》学而篇中的「子曰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」篇,“弟子”解释为:有二义,一是指年幼之人,弟系对兄而言,子系对父而言,故曰弟子:二是指学生。此处取前义。入:古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,学习则在外舍。入是入父宫,指进到父亲住处;或说在家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论语》为政篇中的「子夏问孝。子曰:“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;有酒食,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”」篇,“弟子”解释为:年轻的子弟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德行 第一中的「邓攸始避难,于道中弃己子,全弟子。既过江,取一妾,甚宠爱。历年后,讯其所由,妾具说是北人遭乱,忆父母姓名,乃攸之甥也。攸素有德业,言行无玷,闻之哀恨终身,遂不复畜妾。」篇,“弟子”解释为:这里是弟弟的儿子的意思,即侄子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太祖在长安,欲亲征蜀。廙上疏曰:“圣人不以智轻俗,王者不以人废言。故能成功于千载者,必以近察远;智周于独断者,不耻于下问。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。且韦弦非能言之物,而圣贤引以自匡;臣才智暗浅,愿自比于韦弦。昔乐毅能以弱燕破大齐,而不能以轻兵定即墨者;夫自为计者虽弱必固,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。自殿下起军以来,余年;敌无不破,强无不服。今以海内之兵,百胜之威;而孙权负险于吴,刘备不宾于蜀。夫夷狄之臣,不当冀州之卒;权、备之籍,不比袁绍之业;然本初以亡,而寇未捷:非暗弱于今而智武于昔也。斯自为计者,与欲自溃者异势耳。故文王伐崇,旬不下;归而修德,然后服之。秦为诸侯,所征必服;及兼天下,东向称帝,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。是力毙于外,而不恤民于内也。臣恐边寇非国之敌,而世不乏才,土崩之势,此不可不察也。天下有重得,有重失:势可得而我勤之,此重得也;势不可得而我勤之,此重失也。于今之计,莫若料方之险,择要害之处而守之;选天下之甲卒,随方面而岁更焉。殿下可高枕于广厦,潜思于治国;广农桑,事从节约,修之旬年,则国富民安矣。”太祖遂进前,而报廙曰:“非但君当知臣,臣亦当知君。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,恐非其人也。”魏讽反,廙弟伟为讽所引,当相坐诛。太祖令曰:“叔向不坐弟虎,古之制也。”特原不问,徙署丞相仓曹属。廙上疏谢曰:“臣罪应倾宗,祸应覆族。遭乾坤之灵,值时来之运;扬汤止沸,使不焦烂;起烟于寒灰之上,生华于已枯之木。物不答施于天地,子不谢生于父母;可以死效,难用笔陈。”廙著书数篇,及与丁仪共论刑礼,皆传于世。文帝即王位,为侍中,赐爵关内侯。黄初年卒。无子。帝以弟子阜嗣。」篇,“弟子”解释为:弟弟的儿子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满田牵郭传中的「时权岁有来计。青龙元年,宠上疏曰:“合肥城南临江湖,北远寿春;贼攻围之,得据水为势;官兵救之,当先破贼大辈,然后围乃得解。贼往甚易,而兵往救之甚难;宜移城内之兵,其西里,有奇险可依,更立城以固守。此为引贼平地而掎其归路,于计为便。”护军将军蒋济议以为:“既示天下以弱,且望贼烟火而坏城,此为未攻而自拔。至于此,劫略无限,必以淮北为守。”帝未许。宠重表曰:“孙子言:兵者,诡道也。故能而示之以弱不能,骄之以利,示之以慑。此为形实不必相应也。又曰:‘善动敌者形之。’今贼未至而移城却内,此所谓形而诱之也。引贼远水,择利而动;举得于外,则福生于内矣。”尚书赵咨以宠策为长,诏遂报听。其年,权自出,欲围新城;以其远水,积日不敢下船。宠谓诸将曰:“权得吾移城,必于其众中有自大之言。今大举来,欲要切之功;虽不敢至,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余。”乃潜遣步骑千,伏肥城隐处以待之。权果上岸耀兵,宠伏军猝起击之;斩首数百,或有赴水死者。明年,权自将号万,至合肥新城。宠驰往赴,募壮士数人;折松为炬,灌以麻油;从上风放火,烧贼攻具,射杀权弟子孙泰。贼于是引退。年春,权遣兵数千家佃于江北。至月,宠以为“田向收熟,男女布野;其屯卫兵去城远者数百里:可掩击也”。遣长史督()军循江东下,摧破诸屯,焚烧谷物而还。诏美之,因以所获尽为将士赏。景初年,以宠年老征还,迁为太尉。宠不治产业,家无余财。诏曰:“君典兵在外,专心忧公,有行父、祭遵之风。赐田项,谷百斛,钱万,以明清忠俭约之节焉。”宠前后增邑,凡千百户;封子孙人亭侯。正始年薨,谥曰景侯。子伟嗣。伟以格度知名,官至卫尉。」篇,“弟子”解释为:弟弟的儿子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仪礼》乡饮酒礼中的「司正升自西阶,受命于主人。主人曰:“请坐于宾。”宾辞以俎。主人请彻俎,宾许。司正降阶前,命弟子俟彻俎。司正升,立于序端。宾降席,北面。主人降席,阼阶上北面。介降席,西阶上北面。遵者降席,席东、南面。宾取俎还授司正,司正以降,宾从之。主人取俎还授弟子,弟子以降自西阶,主人降自阼阶。介取俎还授弟子,弟子以降,介从之。若有诸公、大夫,则使人受俎如宾礼。众宾皆降。」篇,“弟子”解释为:是宾中的年轻人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仪礼》特牲馈食礼中的「兄弟弟子洗,酌于东方之尊,阼阶前北面举觯于长兄弟,如主人酬宾仪。宗人告祭脀。乃羞。宾坐取觯,阼阶前北面酬长兄弟。长兄弟在右。宾奠觯拜。长兄弟答拜。宾立卒觯,酌于其尊,东面立。长兄弟拜受觯。宾北面答拜,揖复位。长兄弟西阶前北面。众宾长自左受旅如初。长兄弟卒觯,酌于其尊,西面立。受旅者拜受。长兄弟北面答拜,揖,复位。众宾及众兄弟交错以辩,皆如初仪。为加爵者作止爵,如长兄弟之仪。长兄弟酬宾,如宾酬兄弟之仪。以辩。卒受者实觯于篚。」篇,“弟子”解释为:此指兄弟中的弟或子,即年龄较小者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