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东陵的解释

东陵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下-任彦昇中的「昉行无异操,才无异能,得奉名节,迄将一纪。一言之誉,东陵侔于西山;一眄之荣,郑璞逾于周宝。士感知己,怀此何极?出入礼闱,朝夕旧馆,瞻栋宇而兴慕,抚身名而悼恩。」篇,“东陵”解释为山名。一说即泰山,传说跖死于此。跖为春秋时鲁人,传说中的农民起义领袖,被历代统治者诬为大盗,称盗跖。侔:等同。西山:即首阳山,在今山西永济南。相传商末孤竹君之二子伯夷、叔齐隐于此山,不食周粟而死,被称为贤士。《庄子·骈拇》:“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,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……彼其所殉仁义也,则俗谓之君子;其所殉货财也,则俗谓之小人。”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论四-刘孝标中的「夫圣人之言,显而晦,微而婉,幽远而难闻,河汉而不测。或立教以进庸怠,或言命以穷性灵。积善余庆,立教也,凤鸟不至,言命也。今以其片言,辩其要趣,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?且荆昭德音,丹云不卷;周宣祈雨,珪璧斯罄。于叟种德,不逮勋、华之高;延年残犷,未甚东陵之酷。为善一,为恶均,而祸福异其流,废兴殊其迹。荡荡上帝,岂如是乎?《诗》云: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”故善人为善,焉有息哉?」篇,“东陵”解释为指泰山,为盗跖所居,因代指盗跖。吕向注:“延年残恶亦未甚盗跖之酷暴,而延年速先败也,而盗跖寿终。”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五-刘孝标中的「“驰骛之俗,浇薄之伦,无不操权衡,秉纤纩。衡所以揣其轻重,纩所以属其鼻息。若衡不能举,纩不能飞,虽颜、冉龙翰凤雏,曾、史兰薰雪白,舒、向金玉渊海,卿、云黼黻河汉,视若游尘,遇同土梗,莫肯费其半菽,罕有落其一毛。若衡重锱铢,纩微彯撇,虽共工之搜慝, 兜之掩义,南荆之跋扈,东陵之巨猾,皆为匍匐逶迤,折枝舐痔,金膏翠羽将其意,脂韦便辟导其诚。故轮盖所游,必非夷、惠之室;苞苴所入,实行张、霍之家。谋而后动,毫芒寡忒。是曰量交,其流五也。」篇,“东陵”解释为李善注:“东陵,盗跖也。”臣猾:大恶人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东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