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护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左太冲中的「“内则街冲辐辏,朱阙结隅。石杠飞梁,出控漳渠。疏通沟以滨路,罗青槐以荫涂。比沧浪而可濯,方步 而有逾。习习冠盖,莘莘蒸徒。斑白不提,行旅让衢。设官分职,营处署居。夹之以府寺,班之以里闾。其府寺则位副三事,官逾六卿。奉常之号,大理之名。厦屋一揆,华屏齐荣。肃肃阶 ,重门再扃。师尹爰止,毗代作桢。其闾阎则长寿吉阳,永平思忠,亦有戚里,寘宫之东。闬出长者,巷苞诸公。都护之堂,殿居绮窗。舆骑朝猥,蹀 其中。营客馆以周坊, 宾侣之所集,玮丰楼之闬闳,起建安而首立。葺墙幂室,房庑杂袭。剞劂罔掇,匠斫积习。广成之传无以畴,槀街之邸不能及。」篇,“都护”解释为:官名。吕向以为宫殿名。采此说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「黄初中,鹈鹕集灵芝池,诏公卿举独行君子。朗荐光禄大夫杨彪;且称疾,让位于彪。帝乃为彪置吏卒,位次公。诏曰:“朕求贤于君而未得,君乃翻然称疾;非徒不得贤,更开失贤之路,增玉铉之倾。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,见违于君子乎?君其勿有后辞。”朗乃起。孙权欲遣子登入侍,不至。是时车驾徙许昌,大兴屯田,欲举军东征。朗上疏曰:“昔南越守善,婴齐入侍;遂为冢嗣,还君其国。康居骄黠,情不副辞;都护奏议以为宜遣侍子,以黜无礼。且吴濞之祸,萌于子入;隗嚣之叛,亦不顾子。往者闻权有遣子之言而未至,今军戒严;臣恐舆人未畅圣旨,当谓国家愠于登之逋留,是以为之兴师。设师行而登乃至,则为所动者至大,所致者至细,犹未足以为庆;设其傲狠,殊无入志,惧彼舆论之未畅者,并怀伊邑。臣愚以为宜敕别征诸将:各明奉禁令,以慎守所部。外曜烈威,内广耕稼;使泊然若山,澹然若渊,势不可动,计不可测。”是时,帝以成军,遂行。权子不至,车驾临江而还。」篇,“都护”解释为:官名。全称为西域都护。是代表汉朝统辖西域的长官。西汉时治所在乌垒城(今新疆轮台县东北)。宜遣侍子:最好把康居国送到长安做人质的王子遣送回国。这个建议是当时的西域都护郭舜提出的,见《汉书》卷九十六上《西域康居国传》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始,文帝为官将,及平原侯植,皆好文学。粲与北海徐幹字伟长、广陵陈琳字孔璋、陈留阮瑀字元瑜、汝南应玚字德琏、东平刘桢字公幹,并见友善。幹为司空军谋祭酒、掾、属,官将文学。琳前为何进主簿。进欲诛诸宦官,太后不听;进乃召方猛将,并使引兵向京城,欲以劫恐太后。琳谏进曰:“《易》称‘即鹿无虞’,谚有‘掩目捕雀’;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,况国之大事,其可以诈立乎?今将军总皇威,握兵要;龙骧虎步,高下在心。以此行事,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。但当速发雷霆,行权立断,违经合道,天人顺之;而反释其利器,更征于他。大兵合聚,强者为雄;所谓倒持干戈,授人以柄;功必不成,只为乱阶。”进不纳其言,竟以取祸。琳避难冀州,袁绍使典文章。袁氏败,琳归太祖。太祖谓曰:“卿昔为本初移书,但可罪状孤而已。恶恶止其身,何乃上及父祖邪?”琳谢罪,太祖爱其才而不咎。瑀少受学于蔡邕。建安中,都护曹洪欲使掌书记,瑀终不为屈。太祖并以琳、瑀为司空军谋祭酒,管记室。军国书檄,多琳、瑀所作也。琳徙门下督,瑀为仓曹掾、属。」篇,“都护”解释为:官名。即都护将军,是全军的协调者。曹洪(?—公元 232):传见本书卷九。掌书记:主办公文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毌丘诸葛邓钟传中的「俭子甸,为治书侍御史。先时知俭谋将发,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。别攻下之,夷俭族。钦亡入吴。吴以钦为都护,假节,镇北大将军,幽州牧,谯侯。」篇,“都护”解释为:官名。孙吴给予少数重要将领的一种加衔。享有者可以指挥长江一大段防区的驻守将领。有时分置左、右都护,职权相同。但是这里只是给文钦以虚衔,并无实际指挥权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乌丸鲜卑东夷传中的「《书》称“东渐于海,西被于流沙”;其服之制,可得而言也。然荒域之外,重译而至,非足迹车轨所及,未有知其国俗殊方者也。自虞暨周,西戎有白环之献,东夷有肃慎之贡;皆旷世而至,其遐远也如此。及汉氏遣张骞使西域,穷河源,经历诸国,遂置都护以总领之;然后西域之事具存,故史官得详载焉。魏兴,西域虽不能尽至,其大国龟兹、于阗、康居、乌孙、疏勒、月氏、鄯善、车师之属,无岁不奉朝贡,略如汉氏故事。而公孙渊仍父祖世有辽东,天子为其绝域,委以海外之事;遂隔断东夷,不得通于诸夏。景初中,大兴师旅,诛渊;又潜军浮海,收乐浪、带方之郡;而后海表谧然,东夷屈服。其后高句丽背叛,又遣偏师致讨,穷追极远;逾乌丸、(骨)丸都,过沃沮,践肃慎之庭,东临大海。长老说有异面之人,近日之所出;遂周观诸国,采其法俗,小大区别,各有名号,可得详纪。虽夷狄之邦,而俎豆之象存。中国失礼,求之夷,犹信。故撰次其国,列其同异,以接前史之所未备焉。」篇,“都护”解释为:官名。即西域都护。西汉宣帝神爵二年(前60)开始设置。负责管理西域各国。治所西汉在乌垒城(今新疆轮台县东),东汉在它乾城(今新疆新和县南)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后主传中的「年春,务农殖谷,闭关息民。年春月,丞相亮南征郡,郡皆平。改益州郡为建宁郡;分建宁、永昌郡为云南郡;又分建宁、牂牁为兴古郡。月,亮还成都。年春,都护李严自永安还住江州,筑大城。年春,丞相亮出屯汉中,营沔北阳平、石马。」篇,“都护”解释为:蜀汉官名。即中都护。刘备病重时,以李严任此职,统内外诸军镇守永安,是蜀汉全军的统帅。刘禅继位后,中都护的军权减弱。后来全军的统帅权由丞相诸葛亮接管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诸葛亮传中的「乔字伯松。亮兄瑾之第子也。本字仲慎,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;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,而性业过之。初,亮未有子,求乔为嗣,瑾启孙权遣乔来西;亮以乔为己嫡子,故易其字焉。拜为驸马都尉,随亮至汉中。年,建兴(元)年卒。子攀,官至行护军、翊武将军,亦早卒。诸葛恪见诛于吴,子孙皆尽,而亮自有胄裔;故攀还,复为瑾后。瞻字思远。建兴年,亮出武功,与兄瑾书曰:“瞻今已岁,聪慧可爱;嫌其早成,恐不为重器耳。”年,尚公主,拜骑都尉。其明年,为羽林中郎将,屡迁射声校尉、侍中、尚书仆射,加军师将军。瞻工书画,强识念;蜀人追思亮,咸爱其才敏。每朝廷有善政佳事,虽非瞻所建倡,百姓皆传相告曰:“葛侯之所为也。”是以美声溢誉,有过其实。景耀年,为行都护、卫将军,与辅国大将军、南乡侯董厥,并平尚书事。年冬,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,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。瞻督诸军至涪停住;前锋破,退还,住绵竹。艾遣书诱瞻曰:“若降者,必表为琅邪王。”瞻怒,斩艾使。遂战,大败;临阵死,时年。众皆离散,艾长驱至成都。瞻长子尚,与瞻俱没。次子京及攀子显等,咸熙元年内移河东。」篇,“都护”解释为:指中都护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董刘马陈董吕传中的「陈震字孝起,南阳人也。先主领荆州牧,辟为从事,部诸郡。随先主入蜀;蜀既定,为蜀郡北部都尉,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。转在犍为。建兴年,入拜尚书。迁尚书令,奉命使吴。年,孙权称尊号,以震为卫尉,贺权践阼。诸葛亮与兄瑾书曰:“孝起忠纯之性,老而益笃;及其赞述东西,欢乐和合,有可贵者。”震入吴界,移关侯曰:“东之与西,驿使往来,冠盖相望;申盟初好,日新其事。东尊应保圣祚,告燎受符,剖判土宇;天下响应,各有所归。于此时也,以同心讨贼,则何寇不灭哉!西朝君臣,引领欣赖。震以不才,得充下使,奉聘叙好;践界踊跃,入则如归。献子适鲁,犯其山讳,《春秋》讥之;望必启告,使行人睦焉。即日张旍诰众,各自约誓。顺流漂疾,国典异制;惧或有违,幸必斟诲,示其所宜。”震到武昌,孙权与震升坛歃盟,交分天下:以徐、豫、幽、青,属吴;并、凉、冀、兖,属蜀;其司州之土,以函谷关为界。震还,封城阳亭侯。年,都护李平坐诬罔废。诸葛亮与长史蒋琬、侍中董允书曰:“孝起前临至吴,为吾说‘正方腹中有鳞甲,乡党以为不可近’。吾以为‘鳞甲者’,但不当犯之耳;不图复有苏、张之事出于不意。可使孝起知之。”年,震卒。子济嗣。」篇,“都护”解释为:官名。即中都护。刘备临死前任命李严为中都护,统内外诸军,镇守永安(今重庆市原奉节县东),是蜀汉全军的统帅。刘禅继位后,中都护的军权减弱。后来全军指挥权由丞相诸葛亮接管。李平:即李严。传见本书卷四十。诬罔:造谣欺骗。废:废黜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宗室传中的「瑜弟皎,字叔朗。始拜护军校尉,领众千余人。是时曹公数出濡须,皎每赴拒,号为精锐。迁都护,征虏将军,代程普督夏口。黄盖及兄瑜卒,又并其军。赐沙羡、云杜、南新市、竟陵为奉邑;自置长吏。轻财能施,善于交结。与诸葛瑾至厚,委庐江刘靖以得失,江夏李允以众事,广陵吴硕、河南张梁以军旅:而倾心亲待,莫不自尽。皎尝遣兵候,获魏边将吏美女,以进皎。皎更其衣服,送还之,下令曰:“今所诛者曹氏,其百姓何罪?自今以往,不得击其老弱!”由是江淮间多归附者。尝以小故与甘宁忿争,或以谏宁。宁曰:“臣、子例:征虏虽公子,何可专行侮人邪!吾值明主,但当输效力命,以报所天;诚不能随俗屈曲矣!”权闻之,以书让皎曰:“自吾与北方为敌,中间年;初时相持,年小,今者且矣!孔子言‘而立’,非但谓经也。授卿以精兵,委卿以大任,都护诸将于千里之外;欲使如楚任昭奚恤,扬威于北境:非徒相使逞私志而已。近闻卿与甘兴霸饮,因酒发作,侵陵其人;其人求属吕蒙督中。此人虽粗豪,有不如人意时;然其较略大丈夫也:吾亲之者,非私之也。我亲爱之,卿疏憎之;卿所为每与吾违,其可久乎?夫居敬而行简,可以临民;爱人多容,可以得众。者尚不能知,安可董督在远,御寇济难乎?卿行长大,特受重任;上有远方瞻望之视,下有部曲朝夕从事:何可恣意有盛怒邪?人谁无过?贵其能改;宜追前愆,深自咎责!今故烦诸葛子瑜重宣吾意。临书摧怆,心悲泪下!”皎得书,上疏陈谢,遂与宁结厚。后吕蒙当袭南郡,权欲令皎与蒙为左、右部大督。蒙说权曰:“若至尊以征虏能,宜用之;以蒙能,宜用蒙。昔周瑜、程普,为左、右部督,共攻江陵;虽事决于瑜,普自恃久将,且俱是督,遂共不睦,几败国事:此目前之戒也!”权悟,谢蒙曰:“以卿为大督,命皎为后继。”擒关羽,定荆州,皎有力焉。建安年卒。权追录其功,封子胤为丹杨侯。胤卒,无子。弟晞嗣,领兵;有罪自杀,国除。弟咨、弥、仪,皆将军,封侯。咨,羽林督;仪,无难督。咨为滕胤所杀,仪为孙峻所害。」篇,“都护”解释为:官名。孙吴给少数重要将领的一种加衔。享有者可以指挥长江一大段防区的驻守将领。有时分置左右都护,职权相同。征虏将军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