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府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宗室传中的「瑜字仲异。以恭义校尉始领兵众。是时,宾客诸将多江西人,瑜虚心绥抚,得其欢心。建安年,领丹杨太守;为众所附,至万余人。加绥远将军。年,与周瑜共讨麻、保屯,破之。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,权欲交战。瑜说权持重,权不从:军果无功。迁奋威将军,领郡如故,自溧阳徙屯牛渚。瑜以永安人饶助为襄安长,无锡人颜连为居巢长;使招纳庐江郡,各得降附。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,瑜厚礼之;使府将吏子弟数百人,就受业:遂立学官,临飨讲肄。是时,诸将皆以军务为事,而瑜好乐坟典;虽在戎旅,诵声不绝。年,建安年卒。瑜子:弥、熙、耀、曼、纮。曼至将军,封侯。」篇,“二府”解释为:指奋威将军府、丹杨太守府。当时孙瑜兼任二职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梦溪笔谈》故事二中的「太宗命创方团球带」篇,“二府”解释为:中书省和枢密院。中书省为东府,枢密院为西府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欧阳修中的「泷冈阡表」篇,“二府”解释为:指枢密院与中书省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欧阳修中的「国初人至诚」篇,“二府”解释为:宋朝最高国务机关,枢密院称西府,中书门下称东府,对持文武大权,合称二府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二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