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子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畋猎中-司马长卿中的「于是二子愀然改容,超若自失。逡巡避席曰:“鄙人固陋,不知忌讳。乃今日见教,谨受命矣。”」篇,“二子”解释为:指楚使子虚、齐人乌有先生。愀(qiǎo)然:变色貌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哀伤-潘安仁中的「余总角而获见,承戴侯之清尘。名余以国士,眷余以嘉姻。自祖考而隆好,逮二子而世亲。欢携手以偕老,庶报德之有邻。今九载而一来,空馆阒其无人。陈荄被于堂除,旧圃化而为薪。步庭庑以徘徊,涕泫流而沾巾。宵展转而不寐,骤长叹以达晨。独郁结其谁语?聊缀思于斯文!」篇,“二子”解释为:指杨肇二子道元与公嗣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赠答三-卢子谅中的「逍遥步城隅,暇日聊游豫。北眺沙漠垂,南望旧京路。」篇,“二子”解释为:谓崔悦、温峤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上-李少卿中的「足下又云:“汉与功臣不薄。”子为汉臣,安得不云尔乎!昔萧、樊囚絷,韩、彭菹醢,晁错受戮,周、魏见辜。其余佐命立功之士,贾谊、亚夫之徒,皆信命世之才,抱将相之具,而受小人之谗,并受祸败之辱,卒使怀才受谤,能不得展。彼二子之遐举,谁不为之痛心哉!陵先将军,功略盖天地,义勇冠三军,徒失贵臣之意,刭身绝域之表。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。何谓不薄哉!」篇,“二子”解释为:指贾谊、周亚夫。遐举:指死亡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二公孙陶四张传中的「张绣,武威祖厉人。骠骑将军济族子也。边章、韩遂为乱凉州,金城麹胜袭杀祖厉长刘隽;绣为县吏,间伺杀胜。郡内义之,遂招合少年,为邑中豪杰。董卓败,济与李傕等击吕布,为卓报仇。语在《卓传》。绣随济,以军功稍迁至建忠将军,封宣威侯。济屯弘农,士卒饥饿;南攻穰,为流矢所中死。绣领其众,屯宛,与刘表合。太祖南征,军淯水。绣等举众降,太祖纳济妻,绣恨之。太祖闻其不悦,密有杀绣之计。计漏,绣掩袭太祖;太祖军败,子没。绣还保穰,太祖比年攻之,不克。太祖拒袁绍于官渡,绣从贾诩计,复以众降。语在《诩传》。绣至,太祖执其手,与欢宴;为子均取绣女,拜扬武将军。官渡之役,绣力战有功,迁破羌将军。从破袁谭于南皮,复增邑凡千户。是时天下户口减耗,才在,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;而绣特多。从征乌丸于柳城,未至,薨。谥曰定侯。子泉嗣。坐与魏讽谋反,诛。国除。」篇,“二子”解释为:指曹操的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周瑜鲁肃吕蒙传中的「刘表死,肃进说曰:“夫荆楚与国邻接,水流顺北;外带江、汉,内阻山陵,有金城之固;沃野万里,士民殷富。若据而有之,此帝王之资也。今表新亡,子素不辑睦;军中诸将,各有彼此。加刘备天下枭雄,与操有隙;寄寓于表,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。若备与彼协心,上下齐同;则宜抚安,与结盟好。如有离违,宜别图之,以济大事。肃请得奉命吊表子,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;及说备使抚表众,同心意,共治曹操。备必喜而从命。如其克谐,天下可定也。今不速往,恐为操所先!”权即遣肃行。到夏口,闻曹公已向荆州,晨夜兼道。比至南郡,而表子琮已降曹公;备惶遽奔走,欲南渡江。肃径迎之,到当阳长坂,与备会。宣腾权旨,及陈江东强固,劝备与权并力:备甚欢悦。时诸葛亮与备相随,肃谓亮曰:“我子瑜友也!”即共定交。备遂到夏口,遣亮使权。肃亦反命。」篇,“二子”解释为:指刘表的大儿子刘琦、小儿子刘琮。辑睦:和睦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庄子》杂篇-庚桑楚中的「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,偏得老聃之道,以北居畏垒之山,其臣之画然知者去 之,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;拥肿之与居,鞅掌之为使。居三年,畏垒大壤。畏垒 之民相与言曰:“庚桑之子始来,吾洒然异之。今吾日计之而不足,岁计之而有馀。庶几其圣人乎!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,社而稷之乎?” 庚桑子闻之,南面而不释然。弟子异之。庚桑子曰:“弟子何异于予?夫春气发而百草生,正得秋而万宝成。夫春与秋,岂无得而然哉?天道已行矣。吾闻 至人,尸居环堵之室,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。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窍窍焉欲俎豆 予于贤人之间,我其杓之人邪!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。” 弟子曰:“不然。夫寻常之沟,巨鱼无所还其体,而鲵鱿为之制;步仞之丘 陵,巨兽无所隐其躯,而{薛女}狐为之祥。且夫尊贤授能,先善与利,自古尧、 舜以然,而况畏垒之民乎!夫子亦听矣!” 庚桑子曰:“小子来!夫函车之兽,介而离山,则不免于网罟之患;吞舟之鱼,砀而失水,则蚁能苦之。故鸟兽不厌高,鱼鳖不厌深。夫全其形生之人,藏其身也,不厌深眇而已矣。 且夫二子者,又何足以称扬哉!是其于辩也,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。简发 而栉,数米而炊,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!举贤则民相轧,任和则民相盗。之数物者,不足以厚民。民之于利甚勤,子有杀父,臣有杀君,正昼为盗,日中穴阫。吾语女,大乱之本,必生于尧、舜之间,其末存乎千世之后。千世之后, 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!”」篇,“二子”解释为:指尧、舜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