彷徨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上-古诗十九首中的「明月何皎皎,照我罗床帏。」篇,“彷徨”解释为:犹徘徊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上-魏文帝中的「漫漫秋夜长,烈烈北风凉。」篇,“彷徨”解释为:徘徊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庄子》外篇-达生中的「桓公田于泽,管仲御,见鬼焉。公抚管仲之手曰:“仲父何见?”对曰:“臣无所见。”公反,诶诒为病,数日不出。 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:“公则自伤,鬼恶能伤公!夫忿滀之气,散而不反,则为不足;上而不下,则使人善怒;下而不上,则使人善忘;不上不下,中身当心,则为病。”桓公曰:“然则有鬼乎?”曰:“有。沈有履,灶有髻。户内之烦壤,雷霆处之,东北方之下者,倍阿鲑蠪跃之;西北方之下者,则泆阳处之。水有罔象,丘有峷,山有夔(,野有彷徨,泽有委蛇。”公曰:“请问委蛇之状何如?”皇子曰:“委蛇,其大如毂,其长如辕,紫衣而朱冠。其为物也,恶闻雷车之声,则捧其首而立。见之者殆乎霸。” 桓公辴然而笑曰;“此寡人之所见者也。”于是正衣冠与之坐,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。」篇,“彷徨”解释为:又作方皇,状如蛇,两头,身有五彩花纹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飞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