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蕃庑的解释

蕃庑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中-张平子中的「“若乃流遁忘反,放心不觉,乐而无节,后离其戚。一言几于丧国,我未之学也。且夫挈瓶之智,守不假器,况纂帝业而轻天位。瞻仰二祖,厥庸孔肆。常翘翘以危惧,若乘奔而无辔。白龙鱼服,见困豫且。虽万乘之无惧,犹怵惕于一夫。终日不离其辎重,独微行其焉如。夫君人者,黈纩塞耳,车中不内顾。佩以制容,銮以节涂。行不变玉,驾不乱步。却走马以粪车,何惜 与飞兔。方其用财取物,常畏生类之殄也。赋政任役,常畏人力之尽也。取之以道,用之以时。山无槎枿,畋不?胎。草木蕃庑,鸟兽阜滋。民忘其劳,乐输其财。百姓同于饶衍,上下共其雍熙。洪恩素蓄,民心固结。执谊顾主,夫怀贞节。」篇,“蕃庑”解释为滋长茂盛。也作“蕃芜”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张平子中的「其原野则有桑漆麻苎,菽麦稷黍,百谷蕃庑,翼翼与与。若其园圃则有蓼蕺蘘荷, 蔗姜 ,菥蓂芋瓜;乃有樱梅山柿,侯桃梨栗;梬枣若留,穰橙邓橘。其香草则有薜荔蕙若,薇芜荪苌,晻暧蓊蔚,含芬吐芳。」篇,“蕃庑”解释为蕃庑(fán wú),繁茂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国语》张平子中的「郑文公不礼重耳」篇,“蕃庑”解释为蕃庑(wǔ),茂盛或繁多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燔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