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封禅的解释

封禅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「陵霄阙始构,有鹊巢其上;帝以问隆,对曰:“《诗》云‘维鹊有巢,维鸠居之’。今兴宫室,起陵霄阙,而鹊巢之;此宫室未成、身不得居之象也。天意若曰:‘宫室未成,将有他姓制御之。’斯乃上天之戒也。夫天道无亲,惟与善人;不可不深防,不可不深虑。夏、商之季,皆继体也;不钦承上天之明命,惟谗谄是从,废德适欲;故其亡也忽焉。太戊、武丁,睹灾竦惧,祗承天戒;故其兴也勃焉。今若休罢百役,俭以足用;增崇德政,动遵帝则;除普天之所患,兴兆民之所利;王可,帝可。岂惟殷宗转祸为福而已哉!臣备腹心苟可以繁祉圣躬,安存社稷;臣虽灰身破族,犹生之年也;岂惮忤逆之灾,而令陛下不闻至言乎?”于是帝改容动色。是岁,有星孛于大辰。隆上疏曰:“凡帝王徙都立邑,皆先定天地社稷之位,敬恭以奉之。将营宫室,则宗庙为先,厩库为次,居室为后。今圜丘、方泽、南北郊、明堂、社稷,神位未定,宗庙之制又未如礼;而崇饰居室,士民失业。外人咸云:‘宫人之用,与兴戎军国之费,所尽略齐。’民不堪命,皆有怨怒。《书》曰:‘天聪明自我民聪明,天明畏自我民明威。’舆人作颂,则飨以福;民怒吁嗟,则威以极:言天之赏罚,随民言,顺民心也。是以临政务在安民为先,然后稽古之化,格于上下;自古及今,未尝不然也。夫采椽卑宫,唐、虞、大禹之所以垂皇风也;玉台琼室,夏癸、商辛之所以犯昊天也。今之宫室,实违礼度;乃更建立龙,华饰过前。天彗彰灼,始起于房心,犯帝座而干紫微。此乃皇天子爱陛下,是以发教戒之象,始卒皆于尊位;殷勤郑重,欲必觉悟陛下。斯乃慈父恳切之训,宜崇孝子祗耸之礼;以率先天下,以昭示后昆;不宜有忽,以重天怒。”时军国多事,用法深重。隆上疏曰:“夫拓迹垂统,必俟圣明;辅世匡治,亦须良佐:用能庶绩其凝而品物康乂也。夫移风易俗,宣明道化;使表同风,回首面内;德教光熙,服慕义:固非俗吏之所能也。今有司务纠刑书,不本大道;是以刑用而不措,俗弊而不敦。宜崇礼乐,班叙明堂;修雍、大射、养老,营建郊庙;尊儒士,举逸民;表彰制度,改正朔,易服色;布恺悌,尚俭素;然后备礼封禅,归功天地;使雅颂之声盈于合,缉熙之化(混)流于后嗣。斯盖至治之美事,不朽之贵业也。然,域之内可揖让而治,尚何忧哉!不正其本而救其末,譬犹棼丝,非政理也。可命群公卿士通儒,造具其事,以为典式。”隆又以为:“改正朔,易服色,殊徽号,异器械,自古帝王所以神明其政,变民耳目;故春称王,明统也。”于是敷演」篇,“封禅”解释为封禅(shàn),礼仪名。筑坛祭天为封,扫除地面后祭地为禅。封照例在泰山顶上进行,禅照例在梁父(fǔ)山进行。梁父山在泰山东南数十公里。封禅时皇帝要亲自参加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许麋孙简伊秦传中的「刘璋时,宓同郡王商为治中从事,与宓书曰:“贫贱困苦,亦何时可以终身?卞和炫玉以耀世;宜来,与州尊相见。”宓答书曰:“昔尧优许由,非不弘也,洗其两耳;楚聘庄周,非不广也,执竿不顾。《易》曰‘确乎其不可拔’,夫何炫之有?且以国君之贤,子为良辅;不以是时建萧、张之策,未足为智也。仆得曝背乎陇亩之中,诵颜氏之箪瓢,咏原宪之蓬户;时翱翔于林泽,与沮、溺之等俦;听玄猿之悲吟,察鹤鸣于皋;安身为乐,无忧为福;处空虚之名,居不灵之龟。知我者希,则我贵矣;斯乃仆得志之秋也,何困苦之戚焉?”后商为严君平、李弘立祠。宓与书曰:“疾病伏匿;甫知足下为严、李立祠,可谓厚党勤类者也。观严文章,冠冒天下;由、夷逸操,山岳不移;使扬子不叹,固自昭明。如李仲元不遭《法言》,令名必沦;其无虎豹之文故也:可谓攀龙附凤者矣。如扬子云潜心著述,有补于世;泥蟠不滓,行参圣师;于今海内,谈咏厥辞。邦有斯人,以耀远;怪子替兹,不立祠堂。蜀本无学士,文翁遣相如东受经,还教吏民;于是蜀学比于齐、鲁。故《地(里)理志》曰:‘文翁倡其教,相如为之师。’汉家得士,盛于其世。仲舒之徒,不达封禅,相如制其礼;夫能制礼造乐,移风易俗,非《礼》所秩有益于世者乎?虽有王孙之累;犹孔子大齐桓之霸,公羊贤叔术之让,仆亦善长卿之化。宜立祠堂,速定其铭。”」篇,“封禅”解释为礼仪名。天子亲自登上泰山,筑土坛祭天,叫做封;下到泰山东南低小的梁父山,扫除一块广场祭地,叫做禅。封禅是改换朝代并且天下太平之后才举行的大典,意在向天地之神感谢庇佑,向天下显示成就。详见《史记》卷二十八《封禅书》。司马相如生前曾留下一篇建议汉武帝举行封禅的文章,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一十七《司马相如传》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天册元年,吴郡言掘地得银:长尺,广分,刻上有年月字。于是大赦,改年。天玺元年,吴郡言:临平湖自汉末草秽壅塞,今更开通。长老相传:此湖塞,天下乱;此湖开,天下平。又于湖边得石函,中有小石:青白色,长寸,广寸余;刻上作“皇帝”字。于是改年,大赦。会稽太守车浚、湘东太守张咏,不出算缗;就在所斩之,徇首诸郡。秋月,京下督孙楷,降晋。鄱阳言:历(阳)陵山石文理成字,凡;云:“楚州渚,吴州都;扬州士,作天子;世治,太平始。”又吴兴阳羡山有空石,长余丈,名曰石室;在所表为大瑞。乃遣兼司徒董朝、兼太常周处,至阳羡县,封禅国山。明年改元,大赦,以协石文。」篇,“封禅”解释为礼仪名。天子亲自登上泰山,筑土坛祭天,叫做封;下到泰山东南低小的梁父山,扫除一块广场祭地,叫做禅。封禅是改朝换代并且天下太平之后才举行的大典,意在感谢天地神灵的庇佑,向天下显示成就。孙皓把祭祀国山称为封禅,是自我夸大的做法。国山:山名。即离里山。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。孙皓封禅国山,曾立碑记述其事。碑文以篆文书写,四十三行,每行二十五字,尚可辨认的还有数百字。碑石现今尚存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司马迁中的「太史公自序」篇,“封禅”解释为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隆重典礼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司马迁中的「谤书」篇,“封禅”解释为封禅(shàn),祭祀天地的大典。帝王至泰山顶上给泰山加土以祭天,称“封”;在泰山脚下梁甫山拓土祭地,称“禅”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夫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