鼖鼓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中-张平子中的「“春日载阳,合射辟雍。设业设虡,宫悬金镛。鼖鼓路鼗,树羽幢幢。于是备物,物有其容。伯夷起而相仪,后夔坐而为工。张大侯,制五正,设三乏,厞司旌。并夹既设,储乎广庭。」篇,“鼖鼓”解释为:鼖(fén)鼓,大鼓。《周礼·鼓人》“以鼖鼓鼓军事”,郑注:“大鼓谓之鼖。鼖鼓,长八尺。”也作“贲鼓”。路鼗(táo):鼓名。《周礼·大司乐》“路鼓,路鼗”,郑注:“(郑司农云)灵鼓灵鼗四面,路鼓路鼗两面……(郑玄谓)灵鼓灵鼗六面,路鼓路鼗四面。”疏:“皆祭祀之鼓。”也作“路鞉”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周礼》地官 司徒-鼓人中的「教为鼓而辨其声用。以雷鼓鼓神祀,以灵鼓鼓社祭,以路鼓鼓鬼享,以鼖鼓鼓军事,以鼛鼓鼓役事,以晋鼓鼓金奏。以金 [缺字] 和鼓,以金镯节鼓,以金铙止鼓,以金铎通鼓。」篇,“鼖鼓”解释为:鼖(fén)鼓,鼖,一种两面鼓,长八尺,直径四尺,用于军事。郑《注》曰:“大鼓谓之鼖,鼖鼓长八尺。”贾《疏》说,鼖鼓是两面鼓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周礼》冬官 考工记-韗人中的「鼓长八尺,鼓四尺,中围加三之一,谓之鼖鼓。」篇,“鼖鼓”解释为:鼖(fén)鼓,古代军中所用的大鼓。参见《地官·鼓人》第2节注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奋威将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