簠簋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孝经》中的「子曰:“孝子之丧亲也,哭不偯,礼无容,言不文,服美不安,闻乐不乐,食旨不甘,此哀戚之情也。三日而食,教民无以死伤生。毁不灭性,此圣人之政也。丧不过三年,示民有终也。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,陈其簠簋而哀戚之;擗踊哭泣,哀以送之;卜其宅兆,而安措之;为之宗庙,以鬼享之;春秋祭祀,以时思之。生事爱敬,死事哀慼,生民之本尽矣,死生之义备矣,孝子之事亲终矣。”」篇,“簠簋”解释为:簠与簋。两种盛黍稷稻粱之礼器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耕藉-潘安仁中的「有邑老田父,或进而称曰:“盖损益随时,理有常然。高以下为基,民以食为天。正其末者端其本,善其后者慎其先。夫九土之宜弗任,四人之务不壹,野有菜蔬之色,朝靡代耕之秩。无储稸以虞灾,徒望岁以自必。三季之衰,皆此物也。今圣上昧旦丕显,夕惕若栗。图匮于丰,防俭于逸。钦哉钦哉,惟谷之恤。展三时之弘务,致仓廪于盈溢。固尧汤之用心,而存救之要术也。”若乃庙祧有事,祝宗诹日。簠簋普淖,则此之自实。缩鬯萧茅,又于是乎出。黍稷馨香,旨酒嘉栗,宜其民和年登,而神降之吉也。古人有言曰:“圣人之德,无以加于孝乎!”」篇,“簠簋”解释为:簠簋(fǔ guǐ),簠与簋。两种盛黍、稷、稻、粱之礼器。普淖(zhào):黍稷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周礼》地官 司徒-舍人中的「凡祭祀,共簠簋,实之,陈之。宾客亦如之,共其礼车米、筥米、刍、禾。丧纪,共饭米、熬谷。」篇,“簠簋”解释为:簠(fǔ)簋,簠,祭祀时盛黍稷的方形青铜器。簋(ɡuǐ),祭祀时盛稻粱的圆形青铜器。郑《注》曰:“方曰簠,圆曰簋,盛黍稷稻粱器。” 原文 »
下一词汇:抚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