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桑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九卷 海外东经中的「下有汤谷。汤谷上有扶桑,十日所浴,在黑齿北。居水中,有大木,九日居下枝,一日居上枝。」篇,“扶桑”解释为: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树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张平子中的「乃有昆明灵沼,黑水玄阯。周以金堤,树以柳杞。豫章珍馆,揭焉中峙。牵牛立其左,织女处其右。日月于是乎出入,象扶桑与濛汜。其中则有鼋鼍巨鳖,鳣鲤 鲖;鲔鲵鲿 ,修额短项;大口折鼻,诡类殊种。鸟则鹔 鸹鸨, 鹅鸿鹍;上春候来,季秋就温。南翔衡阳,北栖雁门。奋隼归凫,沸卉 訇。众形殊声,不可胜论。」篇,“扶桑”解释为:神树。日之所出处。蒙汜(sì):神池名。《楚辞·天问》:“出自汤谷,次于濛汜。”濛,亦作“蒙”,神话中水名。汜,水涯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下-左太冲中的「“百川派别,归海而会。控清引浊,混涛并濑。 薄沸腾,寂寥长迈。濞焉汹汹,隐焉礚礚。出乎大荒之中,行乎东极之外。经扶桑之中林,包汤谷之滂沛。潮波汩起,回复万里。歊雾漨浡,云蒸昏昧。泓澄奫潫, 溶沆瀁。莫测其深,莫究其广。澶湉漠而无涯,总有流而为长。瑰异之所丛育,鳞甲之所集往。」篇,“扶桑”解释为:古代传说中的神树,日出其下。据说此树叶似桑,树长数千丈,大二千围,两两同根生,更相依倚,故名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志中-张平子中的「占既吉而无悔兮,简元辰而俶装。旦余沐于清源兮,晞余发于朝阳。漱飞泉之沥液兮,咀石菌之流英。翾鸟举而鱼跃兮,将往走乎八荒。过少皞之穷野兮,问三丘于句芒。何道真之淳粹兮,去秽累而飘轻。登蓬莱而容与兮,鳌虽抃而不倾。留瀛洲而采芝兮,聊且以乎长生。冯归云而遐逝兮,夕余宿乎扶桑。饮青岑之玉醴兮,餐沆瀣以为 。发昔梦于木禾兮,谷昆仑之高冈。朝吾行于汤谷兮,从伯禹乎稽山。嘉群神之执玉兮,疾防风之食言。」篇,“扶桑”解释为:传说中的神木。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,因以指日出处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乐府下-陆士衡中的「扶桑升朝晖,照此高台端。高台多妖丽,濬房出清颜。」篇,“扶桑”解释为:神话中长在东方日出处的大树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日出于旸谷,浴于咸池,拂于扶桑,是谓晨明。”朝晖:早晨的阳光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骚上-屈平中的「跪敷衽以陈词兮,耿吾既得此中正。驷玉虬以乘鹥兮,溘埃风余上征。朝发轫于苍梧兮,夕余至乎县圃。欲少留此灵琐兮,日忽忽其将暮。吾令羲和弭节兮,望崦嵫而勿迫。路曼曼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饮余马于咸池兮,总余辔乎扶桑。折若木以拂日兮,聊须臾以相羊。前望舒使先驱兮,后飞廉使奔属。鸾皇为余先戒兮,雷师告余以未具。吾令凤皇飞腾兮,又继之以日夜。飘风屯其相离兮,帅云霓而来御。纷总总其离合兮,斑陆离其上下。吾令帝阍开关兮,倚阊阖而望予。时暧暧其将罢兮,结幽兰而延伫。世溷浊而不分兮,好蔽美而嫉妒。」篇,“扶桑”解释为:神话中的树名。据说是太阳升起的地方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榑(即扶)桑,神木,日所出也。”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下-孙子荆中的「公孙渊承籍父兄,世居东裔,拥带燕、胡,冯凌险远。讲武盘桓,不供职贡,内傲帝命,外通南国。乘桴沧流,交畴货贿,葛越布于朔土,貂马延乎吴、会。自以为控弦十万,奔走足用,信能右折燕、齐,左振扶桑,凌轹沙漠,南面称王也。宣王薄伐,猛锐长驱,师次辽阳,而城池不守;桴鼓一震,而元凶折首。然后远迹疆埸,列郡大荒,收离聚散,咸安其居,民庶悦服,殊俗款附。自兹遂隆,九野清泰,东夷献其乐器,肃慎贡其楛矢。旷世不羁,应化而至,巍巍荡荡,想所具闻。」篇,“扶桑”解释为:古称日本国为扶桑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