垓下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咏史-谢宣远中的「王风哀以思,周道荡无章。」篇,“垓下”解释为:古地名。在今安徽灵璧东南。刘邦围困项羽于此。事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殒:通“陨”,落。搀(chān)抢:彗星名。又名天搀、天抢。古人亦以为凶兆,以此指代项羽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颂-陆士衡中的「烈烈黥布,耽耽其眄。名冠强楚,锋犹骇电。睹几蝉蜕,悟主革面。肇彼枭风,翻为我扇。天命方辑,王在东夏。矫矫三雄,至于垓下。元凶既夷,宠禄来假。保大全祚,非德孰可?谋之不臧,舍福取祸。」篇,“垓下”解释为:垓(gāi)下,地名。在今安徽灵璧东南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十二月,围羽垓下。”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吴范刘惇赵达传中的「黄武年,夏,黄龙现夏口;于是权称尊号,因瑞改元。又作黄龙大牙,常在中军;诸军进退,视其所向。命综作赋曰:乾坤肇立,才是生。狼、弧垂象,实惟兵精。圣人观法,是效是营;始作器械,爰求厥成。黄、农创代,拓定皇基;上顺天心,下息民灾。高辛诛共,舜征有苗;启有甘师,汤有鸣条;周之牧野,汉之垓下:靡不由兵,克定厥绪。明明大吴,实天生德;神武是经,惟皇之极。乃自在昔,黄、虞是祖;越历代,继世在下。应期受命,发迹南土;将恢大繇,革我区夏。乃律天时,制为神军;取象太,将门。疾则如电,迟则如云;进止有度,约而不烦。灵既布,黄龙处中;周制日月,实曰太常。杰然特立,军所望。仙人在上,鉴观方;神实使之,为国休祥。军欲转向,黄龙先移;金鼓不鸣,寂然变施。暗谟若神,可谓秘奇。在昔周室,赤乌衔书;今也大吴,黄龙吐符。合契河、洛,动与道俱;天赞人和,佥曰惟休!蜀闻权践阼,遣使重申前好。综为盟文,文义甚美,语在权传。」篇,“垓下”解释为:地名。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。前 202 年,汉、楚两军在此决战,项羽被刘邦击败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西京杂记》卷四中的「战假将军名」篇,“垓下”解释为:古地名,在今安徽灵璧东南,沱河北岸。前202年,楚汉两军曾在此决战,刘邦击败项羽,其部将有韩信、彭越等人。史称“垓下之战”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曰:“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,以为汉尽得楚地,项羽乃败而走,是以兵大败。”项羽战败后突围至乌江自杀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