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高第的解释

高第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壬午,诏曰:“世之质文,随教而变。兵乱以来,经学废绝;后生进趣,不由典谟。岂朕训导未洽,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?其郎吏学通经,才任牧民;博士课试,擢其高第者:亟用。其浮华不务道本者,皆罢退之。”戊子,诏太傅、公:“以文帝《典论》刻石,立于庙门之外。”癸巳,以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,骠骑将军司马宣王为大将军,辽东太守公孙渊为车骑将军。夏月,太傅钟繇薨。月,戊子,太皇太后崩。丙申,省上庸郡。秋月,武宣卞后袝葬于高陵。诏大司马曹真、大将军司马宣王伐蜀。月,辛巳,行东巡,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岳。乙未,幸许昌宫。月,大雨,伊、洛、河、汉水溢,诏真等班师。冬月,乙卯,行还洛阳宫。庚申,令:“罪非殊死,听赎。”各有差。月,太白犯岁星。月,辛未,改葬文昭甄后于朝阳陵。丙寅,诏公卿举贤良。」篇,“高第”解释为优等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吕布张邈臧洪传中的「张邈字孟卓,东平寿张人也。少以侠闻,赈穷救急,倾家无爱。士多归之,太祖、袁绍皆与邈友。辟公府,以高第拜骑都尉。迁陈留太守。董卓之乱,太祖与邈首举义兵。汴水之战,邈遣卫兹将兵随太祖。袁绍既为盟主,有骄矜色,邈正议责绍。绍使太祖杀邈;太祖不听,责绍曰:“孟卓,亲友也!是非当容之。今天下未定,不宜自相危也。”邈知之,益德太祖。太祖之征陶谦,敕家曰:“我若不还,往依孟卓。”后还,见邈,垂泣相对。其亲如此。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,过邈,临别把手共誓。绍闻之,大恨。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,心不自安。兴平元年,太祖复征谦。邈弟超,与太祖将陈宫,从事中郎许汜、王楷,共谋叛太祖。宫说邈曰:“今雄杰并起,天下分崩;君以千里之众,当战之地,抚剑顾眄,亦足以为人豪;而反制于人,不以鄙乎?今州军东征,其处空虚;吕布壮士,善战无前;若权迎之,共牧兖州;观天下形势,俟时事之变通:此亦纵横之时也!”邈从之。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,遂以其众,东迎布为兖州牧,据濮阳,郡县皆应。唯鄄城、东阿、范,为太祖守。太祖引军还,与布战于濮阳。太祖军不利,相持百余日。是时岁旱、虫蝗,少谷,百姓相食,布东屯山阳。年间,太祖乃尽复收诸城。击破布于钜野,布东奔刘备。邈从布,留超将家属屯雍丘。太祖攻围数月,屠之,斩超及其家。邈诣袁术请救;未至,自为其兵所杀。」篇,“高第”解释为政事考核中的优等。东汉常从三公府下属中选择优秀者担任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归有光中的「《吴山图》记」篇,“高第”解释为指官吏考绩列入较高的等第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甘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