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刘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纪行上-班叔皮中的「朝发轫于长都兮,夕宿瓠谷之玄宫。历云门而反顾,望通天之崇崇。乘陵冈以登降,息郇邠之邑乡。慕公刘之遗德,及行苇之不伤。彼何生之优渥,我独罹此百殃?故时会之变化兮,非天命之靡常。」篇,“公刘”解释为:周之远祖。相传为后稷的曾孙。《诗经·大雅》有《公刘》,毛传:“公刘居于邰而遭夏人乱,迫逐公刘,公刘乃……迁其民邑于豳焉。”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符命-司马长卿中的「伊上古之初肇,自昊穹兮生民,历选列辟,以迄于秦。率迩者踵武,逖听者风声。纷纶威蕤,湮灭而不称者,不可胜数。继韶夏,崇号谥,略可道者,七十有二君。罔若淑而不昌,畴逆失而能存?轩辕之前,遐哉邈乎,其详不可得闻已。五三《六经》,载籍之传,维风可观也。《书》曰:“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!”因斯以谈,君莫盛于唐尧,臣莫贤于后稷。后稷创业于唐尧,公刘发迹于西戎,文王改制,爰周郅隆,大行越成。而后陵迟衰微,千载亡声,岂不善始善终哉?然无异端,慎所由于前,谨遗教于后耳。故轨迹夷易,易遵也;湛恩厖鸿,易丰也;宪度著明,易则也;垂统理顺,易继也。是以业隆于 ,而崇冠于二后。揆厥所元,终都攸卒,未有殊尤绝迹,可考于今者也。然犹蹑梁父、登泰山,建显号、施尊名。」篇,“公刘”解释为:古代周部族的祖先,相传为后稷的曾孙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史论上-干令升中的「昔周之兴也,后稷生于姜嫄,而天命昭显,文武之功,起于后稷。故其诗曰:“思文后稷,克配彼天。”又曰:“立我蒸民,莫匪尔极。”又曰:“实颖实栗,即有邰家室。”至于公刘,遭狄人之乱,去邰之豳,身服厥劳。故其诗曰:“乃裹糇粮,于橐于囊。”“陟则在 ,复降在原。”以处其民。以至于太王,为戎翟所逼,而不忍百姓之命,杖策而去之。故其诗曰:“来朝走马,帅西水浒,至于岐下。”周民从而思之,曰:“仁人不可失也!”故从之如归市。居之一年成邑,二年成都,三年五倍其初。每劳来而安集之。故其诗曰:“乃慰乃止,乃左乃右,乃疆乃理,乃宣乃亩。”以至于王季,能貊其德音。故其诗曰:“克明克类,克长克君”,“载锡之光”。至于文王,备修旧德,而惟新其命。故其诗曰:“惟此文王,小心翼翼,昭事上帝,聿怀多福。”由此观之,周家世积忠厚,仁及草木,内睦九族,外尊事黄耇,养老乞言,以成其福禄者也。而其妃后,躬行四教,尊敬师傅,服浣濯之衣,修烦辱之事,化天下以妇道。故其诗曰:“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”是以汉滨之女,守絜白之志;中林之士,有纯一之德。故曰文武自《天保》以上治内,《采薇》以下治外,始于忧勤,终于逸乐。于是天下三分有二,犹以服事殷;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,犹曰天命未至。以三圣之智,伐独夫之纣,犹正其名教,曰逆取顺守;保大定功,安民和众,犹著《大武》之容,曰未尽善也。」篇,“公刘”解释为:周族祖先。相传为后稷的曾孙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中的「彭羕字永年,广汉人。身长尺,容貌甚伟。姿性骄傲,多所轻忽;惟敬同郡秦子敕,荐之于太守许靖曰:“昔高宗梦傅说,周文求吕尚;爰及汉祖,纳食其于布衣。此乃帝王之所以倡业垂统,缉熙厥功也。今明府稽古皇极,允执神灵;体公刘之德,行勿践之惠;《清庙》之作于是乎始,褒贬之义于是乎兴。然而翮未之备也。伏见处士绵竹秦宓:膺山甫之德,履隽生之直;枕石漱流,吟咏缊袍;偃息于仁义之途,恬淡于浩然之域;高概节行,守真不亏。虽古人潜遁,蔑以加旃!若明府能招致此人,必有忠谠落落之誉,丰功厚利,建迹(之)立勋;然后纪功于王府,飞声于来世。不亦美哉!”羕仕州,不过书佐。后又为众人所谤毁于州牧刘璋。璋髡钳羕为徒隶。」篇,“公刘”解释为:古代周族的领袖。是周族始祖后稷的曾孙。夏朝末年,率领周族迁到豳(今陕西彬县东北),观察地形水利,开垦荒地,安定居处。事见《史记》卷四《周本纪》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孟子》梁惠王章句-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中的「王曰:“寡人有疾,寡人好货。” 对曰:“昔者公刘好货,《诗》云:‘乃积乃仓,乃裹糇粮,于橐于囊。思戢用光。弓矢斯张,干戈戚扬,爰方启行。’故居者有积仓,行者有裹粮也,然后可以‘爰方启行’。王如好货,与百姓同之,于王何有?”王曰:“寡人有疾,寡人好色。”对曰:“昔者太王好色,爱厥妃。《诗》云:‘古公亶父,来朝走马,率西水浒,至于岐下,爰及姜女,聿来胥宇。’当是时也,内无怨女,外无旷夫。王如好色,与百姓同之,于王何有?”」篇,“公刘”解释为:后稷的后代,周朝创业的始祖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