躬自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论语》卫灵公篇中的「子曰: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”」篇,“躬自”解释为:亲自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中-应休琏中的「土龙矫首于玄寺,泥人鹤立于阙里,修之历旬,静无征效。明劝教之术,非致雨之备也。知恤下人,躬自暴露,拜起灵坛,勤亦至矣。」篇,“躬自”解释为:亲自。暴露:无所遮蔽地待在室外太阳下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桓二陈徐卫卢传中的「文帝践阼,徙黄门侍郎。出为济阴相,梁、谯郡太守。帝以谯旧乡,故大徙民充之,以为屯田。而谯土地_瘠,百姓穷困;毓愍之,上表徙民于梁国就沃衍,失帝意。虽听毓所表,心犹恨之;遂左迁毓,使将徙民为睢阳典农校尉。毓心在利民,躬自临视,择居美田,百姓赖之。迁安平、广平太守,所在有惠化。青龙年,入为侍中。先是,散骑常侍刘劭受诏定律,未就。毓上论古今科律之意,以为“法宜正,不宜有两端,使奸吏得容情”。及侍中高堂隆数以宫室事切谏,帝不悦。毓进曰:“臣闻君明则臣直。古之圣王恐不闻其过,故有敢谏之鼓。近臣尽规,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。隆诸生,名为狂直,陛下宜容之。”在职年,多所驳争。诏曰:“官人秩才,圣帝所难;必须良佐,进可替否。侍中毓禀性贞固,心平体正;可谓明试有功,不懈于位者也。其以毓为吏部尚书。”使毓自选代,曰:“得如卿者,乃可。”毓举常侍郑冲,帝曰:“文和,吾自知之;更举吾所未闻者。”乃举阮武、孙邕,帝于是用邕。前此诸葛诞、邓飏等驰名誉,有“(窗)聪”、“达”之诮,帝疾之。时举中书郎,诏曰:“得其人与否,在卢生耳。选举莫取有名,名如画地作饼,不可啖也。”毓对曰:“名不足以致异人,而可以得常士。常士畏教慕善,然后有名,非所当疾也。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,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,但当有以验其后。故古者‘敷奏以言,明试以功’。今考绩之法废,而以毁誉相进退;故真伪浑杂,虚实相蒙。”帝纳其言,即诏作考课法。会司徒缺,毓举处士管宁;帝不能用,更问其次。毓对曰:“敦笃至行,则太中大夫韩暨;亮直清方,则司隶校尉崔林;贞固纯粹,则太常常林。”帝乃用暨。毓于人及选举,先举性行,而后言才。黄门李丰尝以问毓,毓曰:“才所以为善也,故大才成大善,小才成小善。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,是才不中器也。”丰等服其言。」篇,“躬自”解释为:亲自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