癸未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一中的「癸未,雨雪,天子猎于钘山之西阿。于是得绝钘山之隊,北循虖沱之阳。」篇,“癸未”解释为:十月八日。距前“庚辰”三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(壬午)一日。”顾实作“闰二月十五日”。卫挺生作“十一月十二日”。卫聚贤认为,自卷一“戊寅”至卷二“季夏丁卯”,“共计二百九十日。季夏为六月,丁卯假定为六月的末一天,则戊寅为七月初日。按《穆天子传》说‘癸未,雨雪,……北循虖沱之阳。……庚寅,北风雨雪’,九月河北滹沱河流域或有下雪情形,七月河北滹沱河流域无下雪的情形”,并进一步指出卷一至卷四是用夏正。王贻樑云:“卫说极是。后卷五‘孟冬鸟至’下,顾实、卫氏考为周正,亦是。顾实以为《穆传》全用周正,则不若卫氏全面、准确矣。”案,夏正,即以农历正月为岁首。《史记·历书》:“夏正以正月,殷正以十二月,周正以十一月。”卷一与卷二时间并不连贯,强推无益。又,《穆传》全书皆用夏正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三中的「癸未,至于戊[缺字]之山,智氏之所处。」篇,“癸未”解释为:五月十日。距前“庚辰”三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二(三)日,至于戊[缺字]之山。”顾实作“四月二十日”,距前三日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四中的「癸未 ,至于苏谷 。骨[生僻字 详见原文]氏之所衣被 。乃遂南征,东还。」篇,“癸未”解释为:七月十一日。距前“辛巳”二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二日,至于苏谷。”顾实作“六月二十一日”,亦距前二日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六中的「癸未,至于野王。」篇,“癸未”解释为:十二月一日。距前“庚辰”三日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明皇帝讳叡,字元仲。文帝太子也。生而太祖爱之,常令在左右。年,封武德侯。黄初年为齐公。年为平原王。以其母诛,故未建为嗣。年夏月,帝病笃,乃立为皇太子。丁巳,即皇帝位。大赦;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,皇后曰皇太后;诸臣封爵各有差。月,癸未,追谥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。壬辰,立皇弟蕤为阳平王。」篇,“癸未”解释为:旧历十四日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正元元年冬月,壬辰,遣侍中持节,分适方:观风俗,劳士民,察冤枉、失职者。癸巳,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;入朝不趋,奏事不名,剑履上殿。戊戌,黄龙现于邺井中。甲辰,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,封爵、增邑、进位、班赐,各有差。年春正月,乙丑,镇东将军毌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反。(戊戌)戊寅,大将军司马景王征之。癸未,车骑将军郭淮薨。闰月,己亥,破钦于乐嘉;钦遁走,遂奔吴。甲辰,安风淮津都尉斩俭,传首京都。壬子,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、钦所诖误者。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。司马景王薨于许昌。月,丁巳,以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甲子,吴大将孙峻等众号万,至寿春;诸葛诞拒击破之,斩吴左将军留赞,献捷于京都。月,立皇后卞氏,大赦。夏月甲寅,封后父卞隆为列侯。甲戌,以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。秋月,以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,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。月,辛亥,蜀卫将军姜维寇狄道。雍州刺史王经与战洮西。经大败,还保狄道城。辛未,以长水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,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。戊辰,复遣太尉司马孚为后继。月,庚子,讲《尚书》业终;赐执经亲授者司空郑冲、侍中郑小同等各有差。甲辰,姜维退还。冬月,诏曰:“朕以寡德,不能‘式遏寇虐’,乃令蜀贼陆梁边陲。洮西之战,至取负败。将士死亡,计以千数。或没命战场,冤魂不反;或牵掣虏手,流离异域。吾深痛愍,为之悼心!其令所在郡、典农及安、抚夷护军、各部大吏:慰恤其门户,无差赋役年;其力战死事者,皆如旧科。勿有所漏。”月,甲午,以陇右郡及金城,连年受敌,或亡叛投贼;其亲戚留在本土者不安,皆特赦之。癸丑,诏曰:“往者洮西之战,将吏士民或临阵战亡,或沉溺洮水。骸骨不收,弃于原野。吾常痛之。其告征西、安西将军:各令部人于战处及水次钩求尸丧,收敛藏埋,以慰存亡。”」篇,“癸未”解释为:旧历三十日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月,邺及上(谷)洛并言甘露降。(夏)月,丙午,改元为甘露。乙丑,青龙现元城县界井中。秋月,己卯,卫将军胡遵薨。癸未,安西将军邓艾,大破蜀大将姜维于上邽。诏曰:“兵未极武,丑虏摧破。斩首获生,动以万计。自顷战克,无如此者。今遣使者犒赐将士,大会临飨,饮宴终日。称朕意焉。”月,庚午,命大将军司马文王加号大都督,奏事不名,假黄钺。癸酉,以太尉司马孚为太傅。月,以司徒高柔为太尉。冬月,以司空郑冲为司徒,尚书左仆射卢毓为司空。」篇,“癸未”解释为:旧历初九日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咸熙元年春正月,壬戌,槛车征邓艾。甲子,行幸长安。壬申,使使者以璧币祀华山。是月,钟会反于蜀,为众所讨。邓艾亦见杀。月,辛卯,特赦诸在益土者。庚申,葬明元郭后。月,丁丑,以司空王祥为太尉,征北将军何曾为司徒,尚书左仆射荀顗为司空。己卯,进晋公爵为王;增封郡,并前。丁亥,封刘禅为安乐公。夏月,庚申,相国晋王奏复等爵。甲戌,改年。癸未,追命舞阳宣文侯为晋宣王,舞阳忠武侯为晋景王。月,镇西将军卫瓘,上雍州兵于成都县获璧、玉印各;印文似“成信”字。依周成王归禾之义,宣示百官,藏于相国府。」篇,“癸未”解释为:旧历二十四日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甲辰,朐顗县获灵龟以献,归之于相国府。庚戌,以虎贲张修,昔于成都驰马至诸营,言钟会反逆,以至没身;赐修弟倚,爵关内侯。夏月,南深泽县言甘露降。吴遣使纪陟、弘璆请和。月,诏曰:“相国晋王诞敷神虑,光被海:震耀武功,则威盖殊荒;流风迈化,则旁洽无外;愍恤江表,务存济育;戢武崇仁,示以威德;文告所加,承风向慕;遣使纳献,以明委顺;方宝纤珍,欢以效意。而王谦让之至,皆簿送,非所以慰副初附,从其款愿也。孙皓诸所献致,其皆还送,归之于王,以协古义。”王固辞乃止。又命晋王:冕有旒,建天子旌旗,出警入跸,乘金根车、马,备时副车,置旄头云罕,乐舞佾,设钟虡宫悬;进王妃为王后;世子为太子;王子、王女、王孙,爵命之号如旧仪。癸未,大赦。秋月,辛卯,相国晋王薨。壬辰,晋太子炎,绍封袭位,总摄百揆。备物典册,皆如前。是月,襄武县言有大人现。长丈余,迹长尺寸;白发,著黄单衣,黄巾,柱杖;呼民王始语云:“今当太平。”月,乙未,大赦。戊午,司徒何曾为晋丞相。癸亥,以骠骑将军司马望为司徒,征东大将军石苞为骠骑将军,征南大将军陈骞为车骑将军。乙亥,葬晋文王。闰月,庚辰,康居、大宛献名马;归于相国府,以显怀万国致远之勋。月,壬戌,天禄永终,历数在晋。诏群公、卿士,具仪设坛于南郊。使使者,奉皇帝玺、绶、册,禅位于晋嗣王,如汉魏故事。甲子,使使者,奉策。遂改次于金墉城,而终馆于邺。时年。」篇,“癸未”解释为:旧历三十日。 原文 »
〔1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年夏月,泉陵言黄龙现。月,交阯郡吏吕兴等反,杀太守孙谞。谞先是科郡,上手工千余人,送建业;而察战至,恐复见取,故兴等因此扇动兵民,招诱诸夷也。月,蜀以魏见伐来告。癸未,建业石头小城火,烧西南百丈。甲申,使大将军丁奉,督诸军向魏寿春;将军留平,别诣施绩于南郡,议兵所向;将军丁封、孙异,如沔中:皆救蜀。蜀主刘禅降魏问至,然后罢。吕兴既杀孙谞,使使如魏,请太守及兵。丞相兴,建取屯田万人以为兵。分武陵为天门郡。」篇,“癸未”解释为:旧历二十日。 原文 »
〔1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年春正月,大赦。月,镇军陆抗、抚军步协、征西将军留平,建平太守盛曼,率众围蜀巴东守将罗宪。夏月,魏将新附督王稚浮海入句章,略长吏、(赏林)赀财及男女百余口;将军孙越邀得船,获人。秋月,海贼破海盐,杀司盐校尉骆秀。使中书郎刘川发兵庐陵。豫章民张节等为乱,众万余人。魏使将军胡烈,步骑万侵西陵,以救罗宪;陆抗等引军退。复分交州置广州。壬午,大赦。癸未,休薨,时年,谥曰景皇帝。」篇,“癸未”解释为:旧历二十五日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