衮冕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周礼》春官 宗伯-司服中的「王之吉服: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,祀五帝亦如之;享先王则衮冕;享先公、飨、射则鷩冕;祀四望、山川则毳冕;祭社稷、五祀则希冕;祭群小祀则玄冕;凡兵事韦弁服;视朝则皮弁服;凡甸冠弁服。」篇,“衮冕”解释为:礼服名,即穿衮服而戴冕。按,下文凡曰“某冕”,皆谓穿某服而戴冕。衮服,是绘刺有卷曲的龙形之服。衮服有两种:一种十二章;一种九章。所谓十二章,是指衣裳上绘刺有日、月、星、龙、华虫(有五色文采的虫类)、宗彝(虎蜼(wèi),一种体形较大的黄黑色长尾猴,尾长数尺)、藻(水藻)、火、粉米(白米)、黼(黑白相间)、黻(黑青相间)等十二种花纹图案。所谓九章,是揩十二章去掉日、月、星。据金榜说,王祭天服十二章之衮,祭先王则服九章之衮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周礼》夏官 司马-节服氏中的「节服氏掌祭祀、朝觐衮冕,六人维王之大常。诸侯则四人,其服亦如之。郊祀裘冕,二人执戈,送逆尸从车。」篇,“衮冕”解释为:参见《春官·司服》第2节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国语》中的「单子知陈必亡」篇,“衮冕”解释为: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衮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