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文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符命-扬子云中的「若夫白鸠丹乌,素鱼断蛇,方斯蔑矣。受命甚易,格来甚勤。昔帝缵皇,王缵帝,随前踵古,或无为而治,或损益而亡。岂知新室委心积意,储思垂务?旁作穆穆,明旦不寐,勤勤恳恳者,非秦之为与?夫不勤勤,则前人不当;不恳恳,则觉德不恺。是以发秘府,览书林,遥集乎文雅之囿,翱翔乎礼乐之场。胤殷、周之失业,绍唐、虞之绝风,懿律嘉量,金科玉条。神卦灵兆,古文毕发,焕炳照曜,靡不宣臻。式 轩旂旗以示之,扬和鸾《肆夏》以节之,施黼黻衮冕以昭之,正嫁娶送终以尊之,亲九族淑贤以穆之。夫改定神祇,上仪也;钦修百祀,咸秩也;明堂雍台,壮观也;九庙长寿,极孝也;制成六经,洪业也;北怀单于,广德也。若复五爵,度三壤,经井田,免人役,方甫刑,匡马法,恢崇祗庸烁德懿和之风,广彼搢绅讲习言谏箴诵之涂。振鹭之声充庭,鸿鸾之党渐阶,俾前圣之绪,布濩流衍而不韫 。郁郁乎焕哉!」篇,“古文”解释为:指先王之典籍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明帝即位,进封閺乡侯,百户。觊奏曰:“章之律,自古所传;断定刑罪,其意微妙。百里长吏,皆宜知律。刑法者,国家之所贵重,而私议之所轻贱;狱吏者,百姓之所悬命,而选用者之所卑下。王政之弊,未必不由此也。请置律博士,转相教授。”事遂施行。时百姓凋匮而役务方殷,觊上疏曰:“夫变情励性,强所不能;人臣言之既不易,人主受之又艰难。且人之所乐者,富贵、显荣也;所恶者,贫贱、死亡也。然此者,君上之所制也。君爱之则富贵、显荣,君恶之则贫贱、死亡。顺指者,爱所由来;逆意者,恶所从至也。故人臣皆争顺指而避逆意;非破家为国杀身成君者,谁能犯颜色,触忌讳,建言,开说哉?陛下留意察之,则臣下之情可见矣。今议者多好悦耳,其言政治,则比陛下于尧、舜,其言征伐,则比虏于狸鼠。臣以为不然。昔汉文之时,诸侯强大,贾谊累息以为至危。况今海之内,分而为,群士陈力,各为其主。其来降者,未肯言舍邪就正,咸称迫于困急,是与国分治无以为异也。当今千里无烟,遗民困苦;陛下不善留意,将遂凋弊不可复振。礼:天子之器必有金玉之饰,饮食之肴必有珍之味;至于凶荒,则彻膳降服。然则奢俭之节,必视世之丰约也。武皇帝之时,后宫食不过肉,衣不用锦绣,茵蓐不缘饰,器物无丹漆;用能平定天下,遗福子孙。此皆陛下之所亲览也。当今之务,宜君臣上下,并用筹策;计校府库,量入为出。深思句践滋民之术,(由)犹恐不及;而尚方所造金银之物,渐更增广;工役不辍,侈靡日崇,帑藏日竭。昔汉武信求神仙之道,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,故立仙掌以承高露。陛下通明,每所非笑。汉武有求于露,而(由)犹尚见非;陛下无求于露而空设之,不益于好而糜费功夫。诚皆圣虑所宜裁制也。”觊历汉、魏,时献忠言,率如此。受诏典著作,又为《魏官仪》,凡所撰述数篇。好古文、鸟篆、隶草,无所不善。建安末,尚书右丞河南潘勖;黄初时,散骑常侍河内王象;亦与觊并以文章显。觊薨,谥曰敬侯。子瓘嗣。瓘咸熙中为镇西将军。」篇,“古文”解释为:古代的文字。这里指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的文字。与通行的秦国小篆不同,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止。汉魏的人误以为这是上古的文字,称之为古文。东汉许慎《说文》中列出的“古文”,以及现今发现的曹魏正始二年(公元 241)刊立的三体石经残石中“古文”一体,就属于汉魏人所说的“古文”。鸟篆:篆书的一种变体。因其形状像鸟形,故名;春秋战国时刻在兵器或钟镈(bó)上的文字,常用这种字体。又称虫书、鸟虫书。隶草:字体的一种。通常认为是写得比较草率的隶书。又叫草隶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茶经》目录-四之器中的「风炉(灰承)风炉以铜铁铸之,如古鼎形,厚三分,缘阔九分,令六分虚中,致其杇墁。凡三足,古文书二十一字,一足云“坎上巽下离于中”,一足云“体均五行去百疾”,一足云“圣唐灭胡明年铸”。其三足之间设三窗,底一窗,以为通飙漏烬之所,上并古文书六字:一窗之上书“伊公”二字,一窗之上书“羹陆”二字,一窗之上书“氏茶”二字,所谓“伊公羹,陆氏茶”也。置 臬于其内,设三格:其一格有翟焉,翟者,火禽也,画一卦曰离;其一格有彪焉,彪者,风兽也,画一卦曰巽;其一格有鱼焉,鱼者,水虫也,画一卦曰坎。巽主风,离主火,坎主水。风能兴火,火能熟水,故备其三卦焉。其饰,以连葩、垂蔓、曲水、方文之类。其炉,或锻铁为之,或运泥为之,其灰承,作三足铁柈台之。」篇,“古文”解释为:指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籀文、篆文等人类最早使用的文字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