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水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壬午,诏曰:“世之质文,随教而变。兵乱以来,经学废绝;后生进趣,不由典谟。岂朕训导未洽,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?其郎吏学通经,才任牧民;博士课试,擢其高第者:亟用。其浮华不务道本者,皆罢退之。”戊子,诏太傅、公:“以文帝《典论》刻石,立于庙门之外。”癸巳,以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,骠骑将军司马宣王为大将军,辽东太守公孙渊为车骑将军。夏月,太傅钟繇薨。月,戊子,太皇太后崩。丙申,省上庸郡。秋月,武宣卞后袝葬于高陵。诏大司马曹真、大将军司马宣王伐蜀。月,辛巳,行东巡,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岳。乙未,幸许昌宫。月,大雨,伊、洛、河、汉水溢,诏真等班师。冬月,乙卯,行还洛阳宫。庚申,令:“罪非殊死,听赎。”各有差。月,太白犯岁星。月,辛未,改葬文昭甄后于朝阳陵。丙寅,诏公卿举贤良。」篇,“汉水”解释为:河流名。发源于今陕西秦岭西南,东南流至今湖北武汉市入长江。古代又名沔水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二卷 西山经-西山一经中的「又西百八十里,曰大时之山,上多榖、柞,下多杻、橿,阴多银,阳多白玉。涔水出焉,北流注于渭。清水出焉,南流注于汉水。」篇,“汉水”解释为:今汉江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二卷 西山经-西次四经中的「又西二百二十里,曰鸟鼠同穴之山,其上多白虎、白玉。渭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河,其中多鳋鱼,其状如鳣鱼,动则其邑有大兵。滥水出于其西,西流注于汉水,多[如鱼(上下)]魮之鱼,其状如覆铫,鸟首而鱼翼鱼尾,音如磬石之声,是生珠玉。」篇,“汉水”解释为:一说应作“洮水”,即今洮河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十三卷 海内东经中的「汉水出鲋鱼之山,帝颛顼葬于阳,九嫔葬于阴,四蛇卫之。」篇,“汉水”解释为:今汉江。鲋(fù)鱼之山:鲋鱼山。一说是嶓冢山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