函夏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鸟兽下-颜延年中的「惟宋二十有二载,盛烈光乎重叶。武义粤其肃陈,文教迄已优洽。泰阶之平可升,兴王之轨可接。访国美于旧史,考方载于往牒。昔帝轩陟位,飞黄服皂。后唐膺箓,赤文候日。汉道亨而天骥呈才,魏德楙而泽马效质。伊逸伦之妙足,自前代而间出;并荣光于瑞典,登郊歌乎司律。所以崇卫威神,扶护警跸。精曜协从,灵物咸秩。暨明命之初基,罄九区而率顺。有肆险以禀朔,或逾远而纳赆。闻王会之阜昌,知函夏之充牣。总六服以收贤,掩七戎而得骏。盖乘风之淑类,实先景之洪胤。故能代骖象舆,历配钩陈。齿筭延长,声价隆振。信圣祖之蕃锡,留皇情而骤进。」篇,“函夏”解释为:即华夏,中国的别称。此指全中国。充牣:充满,众多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公宴-陆士龙中的「皇皇帝祜,诞隆骏命。四祖正家,天禄保定。」篇,“函夏”解释为:华夏。无尘:无尘垢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七下-张景阳中的「大夫曰:“楚之阳剑,欧冶所营,邪溪之铤,赤山之精,销逾羊头,镤越锻成;乃炼乃铄,万辟千灌,丰隆奋椎,飞廉扇炭。神器化成,阳文阴缦,流绮星连,浮彩艳发,光如散电,质如耀雪,霜锷水凝,冰刃露洁,形冠豪曹,名珍巨阙。指郑则三军白首,麾晋则千里流血,岂徒水截蛟鸿,陆洒奔驷,断浮翮以为工,绝重甲而称利云尔而已哉!若其灵宝,则舒辟无方,奇锋异模,形震薛蜀,光骇风胡,价兼三乡,声贵二都。或驰名倾秦,或夜飞去吴,是以功冠万载,威曜无穷。挥之者无前,拥之者身雄,可以从服九国,横制八戎,爪牙景附,函夏承风。此盖希世之神兵,子岂能从我而服之乎?”公子曰:“余病未能也。”」篇,“函夏”解释为:华即华夏,函即涵盖。函华犹言全中国,举国。承风:接受教化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七下-张景阳中的「大夫曰:“盖有晋之融皇风也,金华启征,大人有作,继明代照,配天光宅。其基德也,隆于姬公之处岐;其垂仁也,富乎有殷之在亳。南箕之风,不能畅其化;离毕之云,无以丰其泽。皇道焕炳,帝载缉熙,导气以乐,宣德以诗,教清于云官之世,治穆乎鸟纪之时。王猷四塞,函夏谧宁,丹冥投烽,青徼释警,却马于粪车之辕,铭德于昆吴之鼎,群萌反素。时文载郁,耕父推畔,鱼竖让陆,樵夫耻危冠之饰,舆台笑短后之服。六合时邕,巍巍荡荡,玄龆巷歌,黄发击壤,解羲皇之绳,错陶唐之象。若乃华裔之夷,流荒之貊,语不传于 轩,地不被乎正朔,莫不骏奔稽颡,委质重译。」篇,“函夏”解释为:指全中国。函,包含。夏,华夏。谧宁:安静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上-刘越石中的「且宣皇之胤,惟有陛下,亿兆攸归,曾无与二。天祚大晋,必将有主,主晋祀者,非陛下而谁?是以迩无异言,远无异望,讴歌者无不吟咏徽猷,狱讼者无不思于圣德。天地之际既交,华裔之情允洽。一角之兽,连理之木,以为休征者,盖有百数。冠带之伦,要、荒之众,不谋而同辞者,动以万计。是以臣等敢考天地之心,因函夏之趣,昧死以上尊号。愿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,狭巢、由抗矫之节;以社稷为务,不以小行为先;以黔首为忧,不以克让为事;上以慰宗庙乃顾之怀,下以释普天倾首之望。则所谓生繁华于枯荑,育丰肌于朽骨,神人获安,无不幸甚。臣琨臣 顿首顿首,死罪死罪!」篇,“函夏”解释为:李周翰注:“函夏,中国。”趣:向。此指人心归向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上-皇甫士安中的「曩者汉室内溃,四海圮裂。孙、刘二氏,割有交、益;魏武拨乱,拥据函夏。故作者先为吴、蜀二客,盛称其本土险阻瑰琦,可以偏王,而却为魏主,述其都畿,弘敞丰丽,奄有诸华之意。言吴、蜀以擒灭比亡国,而魏以交禅比唐虞,既已著逆顺,且以为鉴戒。盖蜀包梁、岷之资,吴割荆南之富,魏跨中区之衍,考分次之多少,计殖物之众寡,比风俗之清浊,课士人之优劣,亦不可同年而语矣。二国之士,各沐浴所闻,家自以为我土乐,人自以为我民良,皆非通方之论也。作者又因客主之辞,正之以魏都,折之以王道。其物土所出,可得披图而校;体国经制,可得按记而验:岂诬也哉!」篇,“函夏”解释为:全中国。此指中原地区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下-颜延年中的「有宋函夏,帝图弘远。高祖以圣武定鼎,规同造物;皇上以睿文承历,景属宸居。隆周之卜既永,宗汉之兆在焉。正体毓德于少阳,王宰宣哲于元辅。晷纬昭应,山渎效灵;五方杂遝,四隩来暨。选贤建戚,则宅之于茂典;施命发号,必酌之于故实。大予协乐,上庠肆教;章程明密,品式周备。国容眡令而动,军政象物而具。」篇,“函夏”解释为:指全中国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