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汉阳的解释

汉阳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上-张平子中的「我所思兮在太山,欲往从之梁父艰。」篇,“汉阳”解释为郡名。本西汉天水郡,东汉明帝时改为汉阳郡,郡治在今甘肃甘谷南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武帝纪中的「秋月,始建魏社稷、宗庙。天子聘公女为贵人;少者,待年于国。月,作金虎台。凿渠引漳水入白沟,以通河。冬月,分魏郡为东、西部,置都尉。月,初置尚书、侍中、卿。马超在汉阳,复因羌胡为害。氐王千万叛应超,屯兴国。使夏侯渊讨之。」篇,“汉阳”解释为郡名。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南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秋月,庚辰,令曰:“轩辕有明台之议,放勋有衢室之问;皆所以广询于下也。百官有司,其务以职尽规谏:将率陈军法,朝士明制度,牧守申政事,缙绅考艺。吾将兼览焉。”孙权遣使奉献。蜀将孟达率众降。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,居汉阳郡。甲午,军次于谯。大飨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。月,石邑县言凤凰集。」篇,“汉阳”解释为郡名。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南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许麋孙简伊秦传中的「许靖字文休,汝南平舆人。少与从弟劭俱知名,并有人伦臧否之称,而私情不协。劭为郡功曹,排摈靖不得齿叙;以马磨自给。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,乃举靖计吏。察孝廉,除尚书郎,典选举。灵帝崩,董卓秉政,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,与靖共谋议,进退天下之士;沙汰秽浊,显拔幽滞。进用颍川荀爽、韩融、陈纪等为公、卿、郡守,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,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,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,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,东郡张邈为陈留太守。而迁靖巴郡太守,不就;补御史中丞。馥等到官,各举兵还向京都,欲以诛卓。卓怒毖曰:“诸君言当拔用善士;卓从君计,不欲违天下人心。而诸君所用人,至官之日,还来相图。卓何用相负!”叱毖令出,于外斩之。靖从兄陈相玚,又与伷合规;靖惧诛,奔伷。伷卒,依扬州刺史陈祎。祎死,吴郡(都尉)太守许贡、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,故往保焉。靖收恤亲里,经纪赈赡,出于仁厚。」篇,“汉阳”解释为郡名。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南。吏部尚书:官名。是尚书台主管官员,选拔任用的官员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霍王向张杨费传中的「费诗字公举,犍为南安人也。刘璋时为绵竹令。先主攻绵竹时,诗先举城降。成都既定,先主领益州牧,以诗为督军从事。出为牂牁太守;还为州前部司马。先主为汉中王,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。羽闻黄忠为后将军,(羽)怒曰:“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!”不肯受拜。诗谓羽曰:“夫立王业者,所用非。昔萧、曹与高祖少小亲旧,而陈、韩亡命后至;论其班列,韩最居上,未闻萧、曹以此为怨。今汉中王以时之功,隆崇于汉(室)升;然意之轻重,宁当与君侯齐乎?且王与君侯,譬犹体;同休等戚,祸福共之。愚为君侯,不宜计官号之高下,爵禄之多少为意也。仆介之使,衔命之人;君侯不受拜,如是便还;但相为惜此举动,恐有后悔耳!”羽大感悟,遽即受拜。后群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尊号,诗上疏曰:“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,故乃羁旅万里,纠合士众,将以讨贼。今大敌未克,而先自立,恐人心疑惑。昔高祖与楚约,先破秦者王。及屠咸阳,获子婴,犹怀推让;况今殿下未出门庭,便欲自立邪?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。”由是忤指,左迁部永昌从事。建兴年,随诸葛亮南行,归至汉阳县。降人李鸿来诣亮,亮见鸿,时蒋琬与诗在坐。鸿曰:“间过孟达许,适见王冲从南来,言:往者达之去就,明公切齿;欲诛达妻子,赖先(主)帝不听耳。达曰:‘诸葛亮见顾有本末,终不尔也。’尽不信冲言,委仰明公,无复已已。”亮谓琬、诗曰:“还都当有书与子度相闻。”诗进曰:“孟达小子,昔事振威不忠,后又背叛先主;反覆之人,何足与书邪!”亮默然不答。亮欲诱达以为外援,竟与达书曰:“往年南征,岁(未)末及还;适与李鸿会于汉阳,承知消息,慨然永叹!以存足下平素之志,岂徒空托名荣贵为(华)乖离乎?呜呼孟子,斯实刘封侵陵足下,以伤先(主)帝待士之义。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,云足下‘量度吾心,不受冲说’。寻表明之言,追平生之好;依依东望,故遣有书。”达得亮书,数相交通,辞欲叛魏。魏遣司马宣王征之,即斩灭达。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,故不救助也。蒋琬秉政,以诗为谏议大夫,卒于家。王冲者,广汉人也。为牙门将,统属江州督李严。为严所疾,惧罪降魏;魏以冲为乐陵太守。」篇,“汉阳”解释为县名。县治在今贵州赫章县西南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汉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