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合欢的解释

合欢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上-古诗十九首中的「客从远方来,遗我一端绮。」篇,“合欢”解释为一种对称的用以象征和合欢乐的图案花纹。又,马茂元《古诗十九首初探》:“这里的‘合欢被’,是指把绮裁成表里两面合起来的被,所以有合欢之义。象征夫妇同居的愿望。”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三-嵇叔夜中的「夫田种者,一田十斛,谓之良田,此天下之通称也。不知区种,可百余斛。田种一也,至于树养不同,则功收相悬。谓商无十倍之价,农无百斛之望,此守常而不变者也。且豆令人重,榆令人瞑,合欢蠲忿,萱草忘忧,愚智所共知也。薰辛害目,豚鱼不养,常世所识也。虱处头而黑,麝食柏而香,颈处险而瘿,齿居晋而黄。推此而言,凡所食之气,蒸性染身,莫不相应,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,害之使暗而无使明,薰之使黄而无使坚,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!」篇,“合欢”解释为植物名。叶似槐叶,至晚即合。古代常以合欢赠人,以为可以消怨合好。蠲(juān):除去。李善注引《神农本草》:“合欢蠲忿,萱草忘忧。”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西京杂记》卷一中的「飞燕昭仪赠遗之侈」篇,“合欢”解释为植物名,落叶乔木,羽状复叶,小叶昼开夜合,木材可作家具。花称合欢花,也叫马缨花。花萼和花瓣黄绿色,花丝粉红色。珰(dāng):耳珠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何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