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河内的解释

河内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武帝纪中的「月,卓闻兵起,乃徙天子都长安。卓留屯洛阳,遂焚宫室。是时。绍屯河内,邈、岱、瑁、遗屯酸枣,术屯南阳,伷屯颍川,馥在邺。卓兵强,绍等莫敢先进。太祖曰:“举义兵以诛暴乱,大众已合,诸君何疑?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,倚王室之重,据周之险,东向以临天下,虽以无道行之,犹足为患。今焚烧宫室,劫迁天子,海内震动,不知所归。此天亡之时也!战而天下定矣。不可失也!”遂引兵西,将据成皋。邈遣将卫兹,分兵随太祖。到荥阳汴水,遇卓将徐荣,与战不利,士卒死伤甚多。太祖为流矢所中,所乘马被创。从弟洪以马与太祖,得夜遁去。荣见太祖所将兵少,力战尽日;谓酸枣未易攻也,亦引兵还。太祖到酸枣。诸军兵余万,日置酒高会,不图进取。太祖责让之,因为谋曰:“诸君听吾计: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;酸枣诸将守成皋,据敖仓,塞轘辕、太谷,全制其险;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、析,入武关,以震辅。皆高垒深壁,勿与战;益为疑兵,示天下形势。以顺诛逆,可立定也!今兵以义动,持疑而不进,失天下之望。窃为诸君耻之!”邈等不能用。太祖兵少,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。刺史陈温、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千余人;还到龙亢,士卒多叛。至铚、建平,复收兵得千余人。进屯河内。刘岱与桥瑁相恶,岱杀瑁,以王肱领东郡太守。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,太祖拒之。绍又尝得玉印,于太祖坐中,举向其肘;太祖由是笑而恶焉。」篇,“河内”解释为郡名。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西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周礼》夏官 司马-职方氏中的「河内曰冀州,其山镇曰霍山,其泽薮曰杨纡,其川漳,其浸汾、潞,其利松、柏,其民五男三女,其畜宜牛、羊,其谷宜黍、稷。」篇,“河内”解释为案古黄河自今山西省芮城县的风陵渡向东至河南淇县的一段,称为南河;自风陵渡以上南北走向的一段称为西河;自淇县折向北而稍偏东至入海的一段称为东河;东、西、南三河环抱之间的地方,即所谓河内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夏官 司马-职方氏中的「《汉书》用字」篇,“河内”解释为郡名。汉置,治所在今河南武陟。黎阳:县名。汉置,故城在今河南浚县东北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河南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