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衡山的解释

衡山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茶经》目录-八之出中的「山南:以峡州上,(峡州生远安、宜都、夷陵三县山谷。)襄州、荆州次,(襄州,生南漳县山谷;荆州,生江陵县山谷。)衡州下,(生衡山、茶陵二县山谷。)金州、梁州又下。(金州,生西城、安康二县山谷;梁州,生褒城、金牛二县山谷。)」篇,“衡山”解释为江南湖南衡山,原归潭州管辖,后划归衡州。唐代时县治在今朱亭镇对岸。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载名茶“有湖南之衡山”,唐杨晔《膳夫经手录》记载衡山茶远销两广、列入二级贡品之列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周礼》夏官 司马-职方氏中的「正南曰荆州,其山镇曰衡山,其泽薮曰云瞢,其川江、汉,其浸颖、湛,其利丹、银、齿、革,其民一男二女,其畜宜鸟兽,其谷宜稻。」篇,“衡山”解释为在今湖南省衡山县西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八经中的「又东南五十里,曰衡山,上多寓木、榖、柞,多黄垩、白垩。」篇,“衡山”解释为山名,在今安徽境内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十一经中的「又东四十五里,曰衡山,其上多青雘,多桑,其鸟多鸜鹆。」篇,“衡山”解释为山名,一说即今安徽霍山县南的霍山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浩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