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黄琬的解释

黄琬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下-任彦昇中的「性托夷远,少屏尘杂,自非可以弘奖风流,增益标胜,未尝留心。期岁而孤,叔父司空简穆公,早所器异。年始志学,家门礼训,皆折衷于公。孝友之性,岂伊桥梓;夷雅之体,无待韦弦。汝郁之幼挺淳至,黄琬之早标聪察,曾何足尚。年六岁,袭封豫宁侯,拜日,家人以公尚幼,弗之先告。既袭珪组,对扬王命,因便感咽,若不自胜。初,宋明帝居蕃,与公母武康公主素不协,及即位,有诏废毁旧茔,投弃棺柩。公以死固请,誓不遵奉,表启酸切,义感人神,太宗闻而悲之,遂无以夺也。」篇,“黄琬”解释为东汉人,字子琰。《后汉书》本传:“少失父。早而辩慧。祖父琼,初为魏郡太守,建和元年正月日食,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。太后诏问所食多少,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。琬年七岁,在旁,曰:‘何不言日食之余,如月之初?’琼大惊,即以其言应诏,而深奇爱之。”标:显出。聪察:聪明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方伎传中的「华佗字元化,沛国谯人也。名旉。游学徐土,兼通数经。沛相陈珪举孝廉,太尉黄琬辟;皆不就。晓养性之术,时人以为仙,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。又精方药:其疗疾,合汤不过数种;心解分剂,不复称量;煮熟便饮,语其节度,舍去辄愈。若当灸,不过两处;每处不过壮,病亦应除。若当针,亦不过两处;下针言“当引某许,若至,语人”;病者言“已到”,应便拔针,病亦行差。若病结积在内,针药所不能及,当须刳割者;便饮其麻沸散,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,因破取。病若在肠中,便断肠湔洗;缝腹,膏摩,日差;不痛,人亦不自寤;月之间,即平复矣。」篇,“黄琬”解释为黄琬(公元 141—192),字子琰。江夏郡安陆(今湖北云梦县)人。少年聪慧。东汉桓帝时任五官中郎将,因反对举用无才德的权贵子弟被免职,中断仕官近二十年。灵帝时再次进入政界。后任司徒、太尉,封阳泉乡侯。与王允合谋诛杀董卓,不久被董卓部下杀死。传附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一《黄琼传》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刘繇太史慈士燮传中的「士燮字威彦,苍梧广信人也。其先本鲁国汶阳人,至王莽之乱,避地交州。世至燮父赐,桓帝时为日南太守。燮少游学京师,事颍川刘子奇,治《左氏春秋》。察孝廉,补尚书郎,公事免官。父赐丧阕后,举茂才,除巫令。迁交阯太守。弟壹,初为郡督邮。刺史丁宫征还京都,壹侍送勤恪。宫感之,临别谓曰:“刺史若待罪事,当相辟也。”后宫为司徒,辟壹。比至,宫已免;黄琬代为司徒,甚礼遇壹。董卓作乱,壹亡归乡里。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,州郡扰乱。燮乃表壹领合浦太守,次弟徐闻令 领真太守,弟武领南海太守。燮体器宽厚,谦虚下士,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。耽玩《春秋》,为之注解。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书曰:“交阯士府君,既学问优博,又达于从政;处大乱之中,保全郡。余年疆埸无事,民不失业;羇旅之徒,皆蒙其庆:虽窦融保河西,曷以加之?官事小阕,辄玩习书传,《春秋左氏传》尤简练精微。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,皆有师说,意思甚密。又《尚书》兼通古今,大义详备。闻京师古今之学,是非忿争;今欲条《左氏》、《尚书》长义,上之。”其见称如此。燮兄弟并为列郡,雄长州;偏在万里,威尊无上。出入鸣钟、磬,备具威仪,笳箫鼓吹,车骑满道。胡人夹毂焚烧香者,常有数。妻妾乘辎?,子弟从兵骑;当时贵重,震服百蛮:尉他不足逾也。武,先病没。朱符死后,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。津,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;而荆州牧刘表,遣零陵赖恭代津。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,表又遣吴巨代之:与恭俱至。」篇,“黄琬”解释为黄琬(公元 141—192),字子琰。江夏郡安陆(今湖北云梦县)人。少年聪慧。东汉桓帝时任五官中郎将,因反对举用无才德的权贵子弟而被免职,中断仕宦生涯近二十年。灵帝时重入政界,后任司徒、太尉,封阳泉乡侯。与王允合谋杀董卓,不久被董卓部下杀死。传附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一《黄琼传》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黄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