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记》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「肃字子雍。年,从宋忠读《太玄》,而更为之解。黄初中,为散骑、黄门侍郎。太和年,拜散骑常侍。年,大司马曹真征蜀。肃上疏曰:“前志有之:‘千里馈粮,士有饥色;樵苏后爨,师不宿饱。’此谓平途之行军者也。又况于深入阻险,凿路而前?则其为劳,必相百也。今又加之以霖雨,山坂峻滑;众逼而不展,粮悬而难继:实行军者之大忌也!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,治道功夫,战士悉作。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,乃兵家之所惮也。言之前代,则武王伐纣,出关而复还;论之近事,则武、文征权,临江而不济。岂非所谓顺天知时,通于权变者哉?兆民知圣上以水雨艰剧之故,休而息之;后日有衅,乘而用之:则所谓‘悦以犯难,民忘其死’者矣。”于是遂罢。又上疏:“宜遵旧礼,为大臣发哀,荐果宗庙。”事皆施行。又上疏陈政本曰:“除无事之位,损不急之禄,止浮食之费,并从容之官;使官必有职,职任其事,事必受禄,禄代其耕:乃往古之常式,当今之所宜也。官寡而禄厚,则公家之费鲜,进仕之志劝;各展才力,莫相倚仗。敷奏以言,明试以功’;能之与否,简在帝心。是以唐、虞之设官分职,申命公卿,各以其事;然后惟龙为纳言,犹今尚书也,以出纳帝命而已。夏、殷,不可得而详。《甘誓》曰‘事之人’,明卿亦典事者也。《周官》则备矣:日视朝,公卿大夫并进,而司士辨其位焉。其《记》曰:‘坐而论道,谓之王公;作而行之,谓之士大夫。’及汉之初,依拟前代,公卿皆亲以事升朝。故高祖躬追反走之周昌,武帝遥可奉奏之汲黯,宣帝使公卿日朝。成帝始置尚书人,自是陵迟,朝礼遂阙。可复日视朝之仪,使公卿、尚书,各以事进。废礼复兴,光宣圣绪,诚所谓名美而实厚者也。”」篇,“《记》”解释为:指《考工记》。是《周礼》中的一篇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仪礼》士冠礼中的「《记》。冠义:始冠,缁布之冠也。大古冠布,齐则缁之。其[生僻字详见原文]也,孔子曰:“吾未之闻也。冠而敝之可也。”」篇,“《记》”解释为:这是后人所作,用以解释经义,或补充经所不备的文字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仪礼》既夕礼中的「《记》。士处适寝,寝东首于北墉下。有疾,疾者齐。养者皆齐,彻琴瑟。疾病,外内皆埽,彻亵衣,加新衣。御者四人皆坐持体,属纩以俟绝气。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,妇人不绝于男子之手。乃行祷于五祀。乃卒,主人啼,兄弟哭。」篇,“《记》”解释为:这是上、下两篇的总《记》,故此《记》从士始死开始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