汲黯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志下-潘安仁中的「岳尝读《汲黯传》,至司马安四至九卿,而良史书之,题以巧宦之目,未尝不慨然废书而叹。曰:嗟乎!巧诚有之,拙亦宜然。顾常以为士之生也,非至圣无轨,微妙玄通者,则必立功立事,效当年之用。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,修辞立诚以居业。」篇,“汲黯”解释为:汲黯(àn),字长孺,西汉景帝、武帝时人。武帝时官至九卿。《史记》《汉书》有传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史论上-班孟坚中的「赞曰:公孙弘、卜式、倪宽,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,远迹羊豕之间,非遇其时,焉能致此位乎?是时,汉兴六十余载,海内乂安,府库充实,而四夷未宾,制度多阙。上方欲用文武,求之如弗及,始以蒲轮迎枚生,见主父而叹息。群士慕响,异人并出。卜式拔于刍牧,弘羊擢于贾竖,卫青奋于奴仆,日 出于降虏,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。汉之得人,于兹为盛。儒雅则公孙弘、董仲舒、倪宽,笃行则石建、石庆,质直则汲黯、卜式,推贤则韩安国、郑当时,定令则赵禹、张汤,文章则司马迁、相如,滑稽则东方朔、枚皋,应对则严助、朱买臣,历数则唐都、落下闳,协律则李延年,运筹则桑弘羊,奉使则张骞、苏武,将帅则卫青、霍去病,受遗则霍光、金日 ,其余不可胜纪。是以兴造功业,制度遗文,后世莫及。孝宣承统,纂修洪业,亦讲论六艺,招选茂异。而萧望之、梁丘贺、夏侯胜、韦玄成、严彭祖、尹更始以儒术进,刘向、王褒以文章显,将相则张安世、赵充国、魏相、邴吉、于定国、杜延年,治民则黄霸、王成、龚遂、郑弘、召信臣、韩延寿、尹翁归、赵广汉、严延年、张敞之属,皆有功迹见述于后世。参其名臣,亦其次也。」篇,“汲黯”解释为:字长孺,汉武帝时名臣,以正直著称。《汉书·汲黯传》称其“以数直谏,不得久居位”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三-李萧远中的「凡希世苟合之士,蘧蒢戚施之人,俯仰尊贵之颜,逶迆势利之间。意无是非,赞之如流;言无可否,应之如响。以窥看为精神,以向背为变通。势之所集,从之如归市;势之所去,弃之如脱遗。其言曰:“名与身孰亲也?得与失孰贤也?荣与辱孰珍也?”故遂洁其衣服,矜其车徒,冒其货贿,淫其声色,脉脉然自以为得矣。盖见龙逢、比干之亡其身,而不惟飞廉、恶来之灭其族也。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,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。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,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。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,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。故夫达者之算也,亦各有尽矣。」篇,“汲黯”解释为:西汉大臣。初为荥阳令,因耻为令,托病回乡。武帝闻之,召拜为中大夫,迁东海太守,又召为主爵都尉,列于九卿。黯“好直谏,数犯主之颜色”(《史记》本传),曾因犯小法被免官。而黯位列九卿时,还是小吏的公孙弘和张汤,不久却位至丞相和御史大夫。黯后为淮阳太守,七年后卒。主爵:指主爵都尉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中的「徐奕字季才,东莞人也。避难江东,孙策礼命之。奕改姓名,微服还本郡。太祖为司空,辟为掾属,从西征马超。超破,军还。时关中新服,未甚安。留奕为丞相长史,镇抚西京;西京称其威信。转为雍州刺史。复还为东曹属。丁仪等见宠于时,并害之,而奕终不为动。出为魏郡太守。太祖征孙权,徙为留府长史,谓奕曰:“君之忠亮,古人不过也!然微太严。昔西门豹佩韦以自缓;夫能以柔弱制刚强者,望之于君也。今使君统留事,孤无复还顾之忧也!”魏国既建,为尚书,复典选举。迁尚书令。太祖征汉中,魏讽等谋反,中尉杨俊左迁。太祖叹曰:“讽所以敢生乱心,以吾爪牙之臣无遏奸防谋者故也。安得如诸葛丰者,使代俊乎?”桓阶曰:“徐奕其人也。”太祖乃以奕为中尉,手令曰:“昔楚有子玉,文公为之侧席而坐;汲黯在朝,淮南为之折谋。《诗》称‘邦之司直’,君之谓与!”在职数月,疾笃,乞退,拜谏议大夫,卒。」篇,“汲黯”解释为:汲黯(?—前 112),字长孺,东郡濮阳(今河南濮阳市西南)人。西汉武帝时任主爵都尉,以直言敢谏而得到“社稷之臣”的美誉。淮南王刘安企图谋反,也担心汲黯会造成障碍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二十、《汉书》卷五十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「评曰:辛毗、杨阜,刚亮公直,正谏匪躬;亚乎汲黯之高风焉。高堂隆学业修明,志在匡君;因变陈戒,发于恳诚,忠矣哉!及至必改正朔,俾魏祖虞,所谓意过其通者欤!」篇,“汲黯”解释为:汲黯(?—前 112),字长孺。东郡濮阳(今河南濮阳市东南)人。西汉武帝时任主爵中尉,以直言敢谏而得到“社稷之臣”的美誉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二十、《汉书》卷五十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张顾诸葛步传中的「权称尊号。拜骠骑将军,领冀州牧。是岁,都督西陵,代陆逊抚境。顷以冀州在蜀分,解牧职。时权太子登驻武昌,爱人好善。与骘书曰:“夫贤人君子,所以兴隆大化,佐理时务者也。受性暗蔽,不达道数;虽实区区欲尽心于明德,归分于君子;至于远近士人先后之宜,犹或缅焉,未之能详。《传》曰:‘爱之能勿劳乎?忠焉能勿诲乎?’斯其义也,岂非所望于君子哉!”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,诸葛瑾、陆逊、朱然(程普)程秉、潘濬、裴玄、夏侯承、卫旌、李肃、周条、石幹人,甄别行状。因上疏奖劝曰:“臣闻人君不亲小事,百官有司各任其职。故舜命贤,则无所用心;弹弦之琴,咏南风之诗:不下堂庙,而天下治也。齐桓用管仲,被发载车;齐国既治,又致匡合。近汉高祖揽杰以兴帝业,西楚失雄俊以丧成功。汲黯在朝,淮南寝谋;郅都守边,匈奴窜迹。故贤人所在,折冲万里;信国家之利器,崇替之所由也。方今王化未被于汉北,河、洛之滨尚有僭逆之丑:诚揽英雄拔俊任贤之时也。愿明太子重以经意,则天下幸甚!”」篇,“汲黯”解释为:汲黯(?—前 112),字长孺。东郡濮阳(今河南濮阳市西南)人。西汉武帝时任主爵都尉,以直言敢谏而有“社稷之臣”的美誉。淮南王刘安企图谋反,也担心他会造成障碍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二十、《汉书》卷五十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张顾诸葛步传中的「辛庆忌」篇,“汲黯”解释为:汲黯(?—前112),濮阳(今属河南)人。汉武帝时为东海太守,后召为九卿,敢于面折廷争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