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甲申的解释

甲申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二中的「甲申,至于黑水,西膜之所谓鸿鹭。于是降雨七日,天子留骨六师之属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七月六日。距前“壬午”二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二日,至于黑水。”顾实作“六月十八日”,亦距前二日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四中的「吉日甲申,天子祭于宗周之庙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十一月十三日。距前“庚辰”四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四日,祭于宗周之庙。”顾实作“二十三日”,亦距前四日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六中的「甲申,天子北升于大北之隥,而降休于两柏之下。天子永念伤心,乃思淑人盛姬,于是流涕。七萃之士葽豫上谏于天子,曰:“自古有死有生,岂独淑人?天子不乐,出于永思。永思有益,莫忘其新。”天子哀之,乃又流涕。是日辍未已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十二月二日。距前“癸未”一日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夏月,有鹈鹕鸟集灵芝池。诏曰:“此诗人所谓‘污泽’也。曹诗‘刺恭公远君子而近小人’,今岂有贤智之士处于下位乎?否则斯鸟何为而至?其博举天下俊德茂才、独行君子,以答曹人之刺。”月,甲戌,任城王彰,薨于京都。甲申,太尉贾诩薨。太白昼现。是月大雨,伊、洛溢流,杀人民,坏庐宅。秋月,丁卯,以廷尉钟繇为太尉。辛未,校猎于荥阳,遂东巡。论征孙权功,诸将以下进爵、增户各有差。月,甲辰,行幸许昌宫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旧历二十七日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太和元年春正月,郊祀武皇帝,以配天;宗祀文皇帝于明堂,以配上帝。分江夏南部,置江夏南部都尉。西平麹英反,杀临羌令、西都长。遣将军郝昭、鹿磐,讨斩之。月,辛未,帝耕于籍田。辛巳,立文昭皇后寝庙于邺。丁亥,朝日于东郊。夏月,乙亥,行铢钱。甲申,初营宗庙。秋月,己丑,夕月于西郊。冬月,丙寅,治兵于东郊。焉耆王遣子入侍。月,立皇后毛氏。赐天下男子爵,人级;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,赐谷。月,封后父毛嘉为列侯。新城太守孟达反,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旧历十九日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青龙元年春正月,甲申,青龙现郏之摩陂井中。月,丁酉,幸摩陂观龙。于是改年,改摩陂为龙陂。赐男子爵,人级;鳏寡孤独。无出今年租赋。月,甲子,诏公卿举贤良、笃行之士。各人。夏月,壬申,诏祀故大将军夏侯惇、大司马曹仁、车骑将军程昱于太祖庙庭。戊寅,北海王蕤薨。闰月,庚寅朔,日有食之。丁酉,改封宗室女非诸王女,皆为邑主。诏诸郡国:“山川不在祠典者,勿祠。”月,洛阳宫鞠室灾。保塞鲜卑大人步度根,与叛鲜卑大人轲比能私通。并州刺史毕轨表:“辄出军以外威比能,内镇步度根。”帝省表曰:“步度根以为比能所诱,有自疑心。今轨出军,适使部惊合为;何所威镇乎?促敕轨:已出军者,慎勿越塞过句注也!”比诏书到,轨已进军屯阴馆。遣将军苏尚、董弼追鲜卑。比能遣子将千余骑,迎步度根部落。与尚、弼相遇,战于楼烦;将没。步度根部落皆叛出塞,与比能合,寇边。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。虏乃走漠北。秋月,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,叛;司马宣王遣将军胡遵等追讨,破降之。冬月,步度根部落大人戴胡阿狼泥等,诣并州降。朗引军还。月,公孙渊斩送孙权所遣使张弥、许晏首;以渊为大司马、乐浪公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旧历二十三日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太白复昼现;月犯太白,又犯轩辕星,入太微而出。夏月,置崇文观,征善属文者以充之。月,乙卯,司徒董昭薨。丁巳,肃慎氏献楛矢。月,壬申,诏曰:“有虞氏画象而民弗犯,周人刑措而不用。朕从百王之末,追望上世之风,邈乎何相去之远?法令滋彰,犯者弥多;刑罚愈众,而奸不可止。往者按大辟之条,多所蠲除;思济生民之命,此朕之至意也。而郡国蔽狱,岁之中尚过数百。岂朕训导不醇,俾民轻罪?将苛法犹存,为之陷阱乎?有司其议狱缓死,务从宽简。及乞恩者,或辞未出而狱已报断,非所以究理尽情也。其令廷尉及天下狱官:诸有死罪,具狱以定;非谋反及手杀人,亟语其亲治;有乞恩者,使与奏当文书俱上,朕将思所以全之。其布告天下,使明朕意。”秋月,高句丽王宫斩送孙权使胡卫等首,诣幽州。甲寅,太白犯轩辕大星。冬月,己卯,行还洛阳宫。甲申,有星孛于大辰;乙酉,又孛于东方。月,己亥,彗星现,犯宦者、天纪星。月,癸巳,司空陈群薨。乙未,行幸许昌宫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旧历十五日。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秋月,烧当羌王芒中、注诣等叛。凉州刺史率诸郡攻讨,斩注诣首。癸丑,有彗星现张宿。丙寅,司马宣王围公孙渊于襄平,大破之。传渊首于京都。海东诸郡平。冬月,录讨渊功,太尉宣王以下,增邑、封爵各有差。初,帝议遣宣王讨渊,发卒万人。议臣皆以为“万兵多,役费难供”。帝曰:“千里征伐,虽云用奇,亦当任力,不当稍计役费。”遂以万人行。及宣王至辽东,霖雨,不得时攻;群臣或以为“渊未可猝破,宜诏宣王还”。帝曰:“司马懿临危制变,擒渊可计日待也。”卒皆如所策。壬午,以司空卫臻为司徒,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。闰月癸丑,月犯心中央大星。月,乙丑,帝寝疾不豫。辛巳,立皇后。赐天下男子爵,人级;鳏寡孤独,谷。以燕王宇为大将军;甲申免,以武卫将军曹爽代之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旧历二十七日。 原文 »
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东平王徽薨。月,太尉满宠薨。秋月,甲申,南安郡地震。乙酉,以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。冬月,魏郡地震。年春正月,帝加元服。赐群臣各有差。夏月,乙卯,立皇后甄氏。大赦。月朔,日有食之,既。秋月,诏祀故大司马曹真、曹休,征南大将军夏侯尚,太常桓阶,司空陈群,太傅钟繇,车骑将军张郃,(左)右将军徐晃,前将军张辽,右将军乐进,太尉华歆,司徒王朗,骠骑将军曹洪,征西将军夏侯渊,后将军朱灵、文聘,执金吾臧霸,破虏将军李典,立义将军庞德,武猛校尉典韦于太祖庙庭。冬月,倭国女王卑弥呼遣使奉献。年春月,诏大将军曹爽率众征蜀。夏月朔,日有食之。月,癸巳,讲《尚书》经通。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,以颜渊配;赐太傅、大将军及侍讲者各有差。丙午,大将军曹爽引军还。秋月,秦王询薨。月,鲜卑内附,置辽东属国,立昌黎县以居之。冬月,癸卯,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。己酉,复秦国为京兆郡。月,司空崔林薨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旧历十三日。 原文 »

〔1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荆州刺史王基、新城太守(陈)州泰攻吴。破之,降者数千口。月,置南郡之夷陵县以居降附。月,以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。月,甲申,以征南将军王昶为征南大将军。壬辰,大赦。丙午,闻太尉王凌谋废帝,立楚王彪;太傅司马宣王东征凌。月,甲寅,凌自杀。月,彪赐死。秋月,壬戌,皇后甄氏崩。辛未,以司空司马孚为太尉。月,戊寅,太傅司马宣王薨,以卫将军司马景王为抚军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乙未,葬怀甄后于太清陵。庚子,骠骑将军孙资薨。月,有司奏:诸功臣应飨食于太祖庙者,更以官为次;太傅司马宣王,功高爵尊,最在上。月,以光禄勋郑冲为司空。年春正月,癸卯,以抚军大将军司马景王为大将军。月,立皇后张氏,大赦。夏月,鱼,现于武库屋上。冬月,诏征南大将军王昶、征东将军胡遵、镇南将军毌丘俭等,征吴。月,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,大破众军于东关。不利而还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旧历初九日。 原文 »

〔1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月,燕王上表贺冬至,称“臣”。诏曰:“古之王者,或有所不臣;王将宜依此义。表不称‘臣’乎,又当为报。夫后大宗者,降其私亲,况所继者重邪!若便同之臣妾,亦情所未安。其皆依礼典处,当务尽其宜。”有司奏以为:“礼莫崇于尊祖,制莫大于正典。陛下稽德期运,抚临万国;绍大宗之重,隆祖之基。伏惟燕王体尊戚属,正位藩服;躬秉虔肃,率蹈恭德以先万国:其于正典,阐济大顺,所不得制。圣朝诚宜崇以非常之制,奉以不臣之礼。臣等平议以为:燕王章表,可听如旧式。中诏所施,或存好问,准之义类,则宴觌之族也;可少顺圣敬,加崇仪称,示不敢斥,宜曰‘皇帝敬问大王侍御’。至于制书,国之正典,朝廷所以辨章公制,宣昭轨仪于天下者也;宜循法,故曰‘制诏燕王’。凡诏命、制书、奏事、上书诸称‘燕王’者,可皆上平。其非宗庙助祭之事,皆不得称王名;奏事、上书、文书及吏民,皆不得触王讳:以彰殊礼加于群后。上遵王典尊祖之制,俯顺圣敬烝烝之心;者不愆,礼实宜之。可普告施行。”月,甲申,黄龙现华阴县井中。甲午,以司隶校尉王祥为司空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旧历十三日。 原文 »

〔1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中的「中国少安,客人皆还;唯宁晏然,若将终焉。黄初年,诏公卿举独行君子。司徒华歆荐宁,文帝即(位)征宁。遂将家属,浮海还郡;公孙恭送之南郊,加赠服物。自宁之东也,度、康、恭前后所资遗,皆受而藏诸;既已西渡,尽封还之。诏以宁为太中大夫,固辞不受。明帝即位,太尉华歆逊位让宁。遂下诏曰:“太中大夫管宁,耽怀道德,服膺艺;清虚足以侔古,廉白可以当世。曩遭王道衰缺,浮海遁居;大魏受命,则襁负而至。斯盖应龙潜升之道,圣贤用舍之义。而黄初以来,征命屡下;每辄辞疾,拒违不至。岂朝廷之政与生殊趣?将安乐山林往而不能反乎?夫以姬公之圣,而耇德不降,则鸣鸟弗闻;以秦穆之贤,犹思询乎黄发;况朕寡德,曷能不愿闻道于子大夫哉?今以宁为光禄勋。礼有大伦,君臣之道,不可废也。望必速至,称朕意焉。”又诏青州刺史曰:“宁抱道怀贞,潜翳海隅;比下征书,违命不至;盘桓利居,高尚其事。虽有素履幽人之贞,而失考父兹恭之义;使朕虚心引领历年,其何谓邪!徒欲怀安,必肆其志;不惟古人亦有翻然改节,以隆斯民乎?日逝月除,时方已过;澡身浴德,将以曷为?仲尼有言:‘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哉!’其命别驾从事、郡丞掾:奉诏,以礼发遣宁诣行在所;给安车、吏从、茵蓐、道上厨食。上道,先奏。”宁称草莽臣上疏曰:“臣海滨孤微,疲农无伍,禄运幸厚;横蒙陛下纂承洪绪,德侔皇,化溢有唐。久荷渥泽,积祀纪,不能仰答陛下恩养之福;沈委笃疴,寝疾弥留,逋违臣隶颠倒之节:夙宵战怖,无地自厝!臣元年月被公车司马令所下州郡,月甲申诏书征臣,更赐安车、衣被、茵蓐,以礼发遣;光宠并臻,优命屡至;怔营竦息,悼心失图。思自陈闻,申展愚情;而明诏抑割,不令稍修章表;是以郁滞,讫于今日。诚谓乾覆,恩有纪极;不意灵润,弥以隆赫。奉今年月被州郡所下年月辛酉诏书,重赐安车、衣服,别驾从事与郡功曹以礼发遣;又特被玺书,以臣为光禄勋;躬秉劳谦,引喻周、秦,损上益下。受诏之日,精魄飞散,靡所投死!臣重自省揆:德非园、绮而蒙安车之荣;功无窦融而蒙玺封之宠。楶棁驽下,荷栋梁之任;垂没之命,获棘之位:惧有朱博鼓妖之眚。又年疾日侵,有加无损,不任扶舆进路以塞元责。望慕阊阖,徘徊阙庭;谨拜章陈情,乞蒙哀省:抑恩听放,无令骸骨填于衢路。”自黄初至于青龙,征命相仍;常以月赐牛酒。诏书问青州刺史程喜:“宁为守节高乎?审老疾尪顿邪?”喜上言:“宁有族人管贡,为州吏,与宁邻比;臣常使经营消息。贡说:‘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旧历二十六日。 原文 »

〔1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年春月,甲寅,大雨,震电。乙卯,雪,大寒。以长沙东部为湘东郡,西部为衡阳郡;会稽东部为临海郡;豫章东部为临川郡。夏月,亮临正殿,大赦,始亲政事。綝所表奏,多见难问。又科兵子弟年以下以上,得千余人;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。亮曰:“吾立此军,欲与之俱长。”日于苑中习焉。月,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,以淮南之众保寿春城,遣将军朱成称臣上疏;又遣子靓、长史吴纲、诸牙门子弟,为质。月,使文钦、唐咨、全端等,步骑万救诞。朱异自虎林率众袭夏口,夏口督孙壹奔魏。秋月,綝率众救寿春,次于镬里。朱异至自夏口;綝使异为前部督,与丁奉等将介士万解围。月,会稽南部反,杀都尉。鄱阳、新都民为乱,廷尉丁密、步兵校尉郑胄、将军钟离牧,率军讨之。朱异以军士乏食,引还。綝大怒。月朔己巳,杀异于镬里。辛未,綝自镬里还建业。甲申,大赦。月,全绪子祎、仪,以其母奔魏。月,全端、怿等,自寿春城诣司马文王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旧历十六日。 原文 »

〔1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年夏月,泉陵言黄龙现。月,交阯郡吏吕兴等反,杀太守孙谞。谞先是科郡,上手工千余人,送建业;而察战至,恐复见取,故兴等因此扇动兵民,招诱诸夷也。月,蜀以魏见伐来告。癸未,建业石头小城火,烧西南百丈。甲申,使大将军丁奉,督诸军向魏寿春;将军留平,别诣施绩于南郡,议兵所向;将军丁封、孙异,如沔中:皆救蜀。蜀主刘禅降魏问至,然后罢。吕兴既杀孙谞,使使如魏,请太守及兵。丞相兴,建取屯田万人以为兵。分武陵为天门郡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旧历二十一日。 原文 »

〔1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嗣主传中的「年春,立中山、代等王。大赦。濬、彬所至,则土崩瓦解,靡有御者;预又斩江陵督伍延,浑复斩丞相张悌、丹杨太守沈莹等:所在战克。()月丙寅,殿中亲近数百人,叩头请皓:杀岑昏。皓惶愦,从之。戊辰,陶濬从武昌还,即引见。问水军消息,对曰:“蜀船皆小;今得万兵,乘大船战,自足击之!”于是合众,授濬节、钺。明日当发,其夜,众悉逃走。而王濬顺流将至,司马伷、王浑皆临近境。皓用光禄勋薛莹、中书令胡冲等计,分遣使,奉书于濬、伷、浑曰:“昔汉室失统,州分裂;先人因时,略有江南;遂分阻山川,与魏乖隔。今大晋龙兴,德覆海;暗劣偷安,未喻天命。至于今者,猥烦军;衡盖路次,远临江渚。举国震惶,假息漏刻;敢缘天朝,含弘光大。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,奉所佩印绶,委质请命。惟垂信纳,以济元元。”(壬申)月壬寅,王濬最先到;于是受皓之降,解缚焚榇,延请相见。伷以皓致印绶于己,遣使送皓;皓举家西迁,以太康元年月丁亥集于京邑。月甲申,诏曰:“孙皓穷迫归降,前诏待之以不死;今皓垂至,意犹愍之。其赐号为归命侯;进给衣服、车乘,田顷;岁给谷千斛,钱万,绢百匹,绵百斤。皓太子瑾,拜中郎;诸子为王者,拜郎中。”()年,皓死于洛阳。」篇,“甲申”解释为旧历二十八日。晋武帝下诏封孙皓为归命侯,《晋书》卷三《武帝纪》记在当年五月二十五日辛亥,与此处的月、日均不同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陵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