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戌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二中的「甲戌,至于赤乌。之人丌献酒千斛于天子。食马九百,羊牛三千,穄麦百载。天子使[生僻字 详见原文]父受之。」篇,“甲戌”解释为:六月二十六日。距前“壬申”二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二日,至于赤乌。”顾实作“六月初八日”,亦距前二日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四中的「甲戌 ,巨蒐之人[生僻字 详见原文]奴 ,觞天子于焚留之山 。乃献马三百,牛羊五千,秋麦千车 ,膜稷三十车 。天子使伯夭受之。」篇,“甲戌”解释为:九月二日。距前“癸酉”一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一日,觞于焚留之山。”顾实作“八月十二日”,亦距前一日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六中的「甲戌,天子西北[缺字]。姬姓也,盛柏之子也。天子赐之上姬之长,是曰盛门。天子乃为之台,是曰重璧之台。」篇,“甲戌”解释为:九月二十一日。距前“癸酉”一日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郊祀天地、明堂。甲戌,校猎至原陵。遣使者,以太牢祠汉世祖。乙亥,朝日于东郊。初令郡国口满万者,岁察孝廉人;其有秀异,无拘户口。辛巳,分公户邑,封子弟各人为列侯。壬午,复颍川郡年田租。改许县为许昌县。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,西部为广平郡。」篇,“甲戌”解释为:旧历初三日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丙寅朔,日有食之。庚午,行幸许昌宫。诏曰:“今之计、(考)孝,古之贡士也。室之邑,必有忠信。若限年然后取士,是吕尚、周晋不显于前世也。其令郡国所选,勿拘老幼;儒通经术,吏达文法,到,皆试用。有司纠故不以实者。”月,鄯善、龟兹、于阗王各遣使奉献。诏曰:“西戎即叙,氐、羌来王,《诗》、《书》美之。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,其遣使者抚劳之。”是后西域遂通,置戊己校尉。月,乙丑,立齐公叡,为平原王;帝弟鄢陵公彰等人,皆为王。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;嗣王之庶子为亭侯;公之庶子为亭伯。甲戌,立皇子霖为河东王。甲午,行幸襄邑。夏月,戊申,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。癸亥,行还许昌宫。月,以荆、扬江表郡为荆州,孙权领牧故也;荆州江北诸郡,为郢州。闰月,孙权破刘备于夷陵。初,帝闻备兵东下,与权交战,树栅连营百余里。谓群臣曰:“备不晓兵,岂有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?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擒,此兵忌也!孙权上事今至矣。”后日,破备书到。」篇,“甲戌”解释为:旧历初十日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夏月,有鹈鹕鸟集灵芝池。诏曰:“此诗人所谓‘污泽’也。曹诗‘刺恭公远君子而近小人’,今岂有贤智之士处于下位乎?否则斯鸟何为而至?其博举天下俊德茂才、独行君子,以答曹人之刺。”月,甲戌,任城王彰,薨于京都。甲申,太尉贾诩薨。太白昼现。是月大雨,伊、洛溢流,杀人民,坏庐宅。秋月,丁卯,以廷尉钟繇为太尉。辛未,校猎于荥阳,遂东巡。论征孙权功,诸将以下进爵、增户各有差。月,甲辰,行幸许昌宫。」篇,“甲戌”解释为:旧历十七日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己丑,镇东将军毌丘俭上言:“昔诸葛恪围合肥新城,城中遣士刘整出围,传消息,为贼所得。考问所传,语整曰:‘诸葛公欲活汝,汝可具服。’整骂曰:‘死狗,此何言也!我当必死为魏国鬼!不苟求活逐汝去也。欲杀我者,便速杀之!’终无他辞。又遣士郑像出城传消息。或以语恪,恪遣马骑寻围迹索,得像还。人的头面缚,将绕城表。敕语像,使大呼,言:‘大军已还洛,不如早降!’像不从其言,更大呼城中曰:‘大军近在围外,壮士努力!’贼以刀筑其口,使不得言。像遂大呼,令城中闻知。整、像为兵,能守义执节,子弟宜有差异。”诏曰:“夫显爵所以褒元功,重赏所以宠烈士。整、像召募通使,越蹈重围,冒突白刃,轻身守信;不幸见获,抗节弥厉;扬军之大势,安城守之惧心;临难不顾,毕志传命。昔解杨执楚,有陨无贰;齐路中大夫以死成命:方之整、像,所不能加。今追赐整、像爵关中侯;各除士名,使子袭爵:如部曲将死事科。”庚戌,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等谋废易大臣,以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。事觉,诸所连及者皆伏诛。辛亥,大赦。月,废皇后张氏。夏月,立皇后王氏。大赦。月,封后父奉车都尉王夔为广明乡侯、光禄大夫,位特进;妻田氏为宣阳乡君。秋月,大将军司马景王将谋废帝,以闻皇太后。甲戌,太后令曰:“皇帝芳春秋已长,不亲万机;耽淫内宠,沈漫女德;日延倡优,纵其丑谑;迎宫家人留止内房,毁人伦之序,乱男女之节;恭孝日亏,悖傲滋甚:不可以承天绪,奉宗庙。使兼太尉高柔奉策,用元大武告于宗庙:遣芳归藩于齐,以避皇位。”是日,迁居别宫,年。使者持节送卫,营齐王宫于河内重门,制度皆如藩国之礼。丁丑,令曰:“东海王霖,高祖文皇帝之子;霖之诸子,与国至亲。高贵乡公髦有大成之量,其以为明皇帝嗣。”」篇,“甲戌”解释为:旧历十九日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正元元年冬月,壬辰,遣侍中持节,分适方:观风俗,劳士民,察冤枉、失职者。癸巳,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;入朝不趋,奏事不名,剑履上殿。戊戌,黄龙现于邺井中。甲辰,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,封爵、增邑、进位、班赐,各有差。年春正月,乙丑,镇东将军毌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反。(戊戌)戊寅,大将军司马景王征之。癸未,车骑将军郭淮薨。闰月,己亥,破钦于乐嘉;钦遁走,遂奔吴。甲辰,安风淮津都尉斩俭,传首京都。壬子,复特赦淮南士民诸为俭、钦所诖误者。以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。司马景王薨于许昌。月,丁巳,以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甲子,吴大将孙峻等众号万,至寿春;诸葛诞拒击破之,斩吴左将军留赞,献捷于京都。月,立皇后卞氏,大赦。夏月甲寅,封后父卞隆为列侯。甲戌,以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。秋月,以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,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。月,辛亥,蜀卫将军姜维寇狄道。雍州刺史王经与战洮西。经大败,还保狄道城。辛未,以长水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,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。戊辰,复遣太尉司马孚为后继。月,庚子,讲《尚书》业终;赐执经亲授者司空郑冲、侍中郑小同等各有差。甲辰,姜维退还。冬月,诏曰:“朕以寡德,不能‘式遏寇虐’,乃令蜀贼陆梁边陲。洮西之战,至取负败。将士死亡,计以千数。或没命战场,冤魂不反;或牵掣虏手,流离异域。吾深痛愍,为之悼心!其令所在郡、典农及安、抚夷护军、各部大吏:慰恤其门户,无差赋役年;其力战死事者,皆如旧科。勿有所漏。”月,甲午,以陇右郡及金城,连年受敌,或亡叛投贼;其亲戚留在本土者不安,皆特赦之。癸丑,诏曰:“往者洮西之战,将吏士民或临阵战亡,或沉溺洮水。骸骨不收,弃于原野。吾常痛之。其告征西、安西将军:各令部人于战处及水次钩求尸丧,收敛藏埋,以慰存亡。”」篇,“甲戌”解释为:旧历二十三日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大将军司马文王陷寿春城,斩诸葛诞。月,诏曰:“古者克敌,收其尸以为京观,所以惩昏逆而彰武功也。汉孝武元鼎中,改桐乡为闻喜,新乡为获嘉,以著南越之亡。大将军亲总戎,营据丘头;内夷群凶,外殄寇虏;功济兆民,声振海。克敌之地,宜有令名:其改‘丘头’为‘武丘’。明以武平乱,后世不忘;亦京观、邑之义也”。夏月,命大将军司马文王为相国,封晋公,食邑郡,加之锡;文王前后让,乃止。月,丙子,诏曰:“昔南阳郡山贼扰攘,欲劫质故太守东里衮。功曹应余独身捍衮,遂免于难。余颠沛殒毙,杀身济君。其下司徒:署余孙伦吏,使蒙伏节之报”辛卯,大论淮南之功,封爵、行赏各有差。秋月,甲戌,以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。丙寅,诏曰:“夫养老兴教,代所以树风化垂不朽也。必有老、更以崇至敬,乞言纳诲,著在惇史;然后合承流,下观而化。宜妙简德行,以充其选。关内侯王祥,履仁秉义,雅志淳固。关内侯郑小同,温恭孝友,率礼不忒。其以祥为老,小同为更。”车驾亲率群司,躬行古礼焉。是岁,青龙、黄龙仍现顿丘、冠军、阳夏县界井中。」篇,“甲戌”解释为:旧历十二日。 原文 »
〔1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咸熙元年春正月,壬戌,槛车征邓艾。甲子,行幸长安。壬申,使使者以璧币祀华山。是月,钟会反于蜀,为众所讨。邓艾亦见杀。月,辛卯,特赦诸在益土者。庚申,葬明元郭后。月,丁丑,以司空王祥为太尉,征北将军何曾为司徒,尚书左仆射荀顗为司空。己卯,进晋公爵为王;增封郡,并前。丁亥,封刘禅为安乐公。夏月,庚申,相国晋王奏复等爵。甲戌,改年。癸未,追命舞阳宣文侯为晋宣王,舞阳忠武侯为晋景王。月,镇西将军卫瓘,上雍州兵于成都县获璧、玉印各;印文似“成信”字。依周成王归禾之义,宣示百官,藏于相国府。」篇,“甲戌”解释为:旧历十五日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