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布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杂拟下-江文通中的「陈思王 赠友曹植」篇,“季布”解释为:汉代楚国人。《史记》有传。重然诺:以应允的诺言为重。楚人谚曰:“得黄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张铣注“延陵”二句:“言此二人义信,以广二三子。”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正始初,除尚书郎,迁黄门侍郎。时曹爽秉政,何晏为吏部尚书。嘏谓爽弟羲曰:“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,好利,不念务本。吾恐必先惑子兄弟,仁人将远,而朝政废矣。”晏等遂与嘏不平,因微事以免嘏官。起家拜荥阳太守,不行。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。曹爽诛,为河南尹,迁尚书。嘏常以为:“秦始罢侯置守;设官分职,不与古同。汉、魏因循,以至于今。然儒生学士,咸欲错综以代之礼;礼弘致远,不应时务;事与制违,名实未附。故历代而不至于治者,盖由是也。”欲大改定官制,依古正(本)今;遇帝室多难,未能革易。时论者议欲自伐吴,征献策各不同。诏以访嘏,嘏对曰:“昔夫差陵齐胜晋,威行中国,终祸姑苏;齐闵兼土拓境,辟地千里,身蹈颠覆:有始不必善终,古之明效也。孙权自破关羽并荆州之后,志盈欲满,凶宄已极;是以宣文侯深建宏图大举之策。今权已死,托孤于诸葛恪。若矫权苛暴,蠲其虐政,民免酷烈,偷安新惠,外内齐虑,有同舟之惧;虽不能终自保完,犹足以延期挺命于深江之外矣。而议者或欲泛舟径济,横行江表,或欲道并进,攻其城垒;或欲大佃疆埸,观衅而动:诚皆取贼之常计也。然自治兵以来,出入载,非掩袭之军也。贼之为寇,几年矣,君臣伪立,吉凶共患,又丧其元帅,上下忧危;设令列船津要,坚城据险,横行之计,其殆难捷。惟进军大佃,最差完牢。(隐)兵出民表,寇抄不犯;坐食积谷,不烦运士;乘衅讨袭,无远劳费:此军之急务也。昔樊哙愿以万之众,横行匈奴,季布面折其短。今欲越长江,涉虏庭,亦向时之喻也。未若明法练士,措计于全胜之地;振长策以御敌之余烬,斯必然之数也。”」篇,“季布”解释为:本为项羽部将,多次围攻刘邦。西汉建立,被逮捕。后被释放,官至河东郡守。汉惠帝时,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,吕后召诸将商议对付办法。樊哙夸口说只要给他十万军队,他可以横行在匈奴中。季布认为樊哙当面说大话欺骗主上,应当处死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一百、《汉书》卷三十七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司马迁中的「报任安书」篇,“季布”解释为:项羽的将领。项羽战败身亡后他卖身为奴,剃发易服以躲避刘邦的追捕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