稽古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鬼谷子》捭阖中的「粤若稽古,圣人之在天地间也,为众生之先。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,知存亡之门户。筹策万类之终始,达人心之理,见变化之朕焉,而守司其门户。故圣人之在天下也,自古至今,其道一也。」篇,“稽古”解释为:考察古代历史。稽,考察。陶弘景注:“圣人在天地间,观人设教,必须考古道而为之。首出万物以前人,用先知觉后知,用先觉觉后觉,故为众生先。”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下-王元长中的「本枝之盛如此,稽古之政如彼,用能免群生于汤火,纳百姓于休和。草莱乐业,守屏称事。引镜皆明目,临池无洗耳。沉冥之怨既缺, 轴之疾已消。兴廉举孝,岁时于外府;署行议年,日夕于中甸。协律总章之司,厚伦正俗;崇文成均之职,导德齐礼。挈壶宣夜,辩气朔于灵台;书笏珥彤,纪言事于仙室。褰帷断裳,危冠空履之吏;彯摇武猛,扛鼎揭旗之士。勤恤民隐,纠逖王慝,射集隼于高墉,缴大风于长隧。不仁者远,惟道斯行。谗莠蔑闻,攘争掩息,稀鸣桴于砥路,鞠茂草于圆扉。耆年阙市井之游,稚齿丰车马之好。」篇,“稽古”解释为:查考古道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曰若稽古,帝尧曰放勋。”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讲《易》毕,复命讲《尚书》。帝问曰:“郑玄曰‘稽古,同天’,言尧同于天也。王肃云‘尧顺考古道而行之’:义不同,何者为是?”博士庾峻对曰:“先儒所执,各有乖异,臣不足以定之。然《洪范》称‘人占,从人之言’。贾、马及肃皆以为‘顺考古道’。以《洪范》言之,肃义为长。”帝曰:“仲尼言‘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’。尧之大美,在乎则天;顺考古道,非其至也。今发篇开义,以明圣德;而舍其大,更称其细,岂作者之意邪?”峻对曰:“臣奉遵师说,未喻大义。至于折中,裁之圣思。”次及岳举鲧。帝又问曰:“夫大人者,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;思无不周,明无不照。今王肃云‘尧意不能明鲧,是以试用’。如此,圣人之明有所未尽邪?”峻对曰:“虽圣人之弘,犹有所未尽。故禹曰‘知人则哲,惟帝难之’。然卒能改授圣贤,缉熙庶绩,亦所以成圣也。”帝曰:“夫有始有卒,其唯圣人;若不能始,何以为圣?其言‘惟帝难之’,然卒能改授;盖谓知人圣人所难,非不尽之言也。《经》云:‘知人则哲,能官人。’若尧疑鲧,试之年;官人失叙,何得谓之圣哲?”峻对曰:“臣窃观经传,圣人行事不能无失;是以尧失之凶,周公失之叔,仲尼失之宰予。”帝曰:“尧之任鲧,载无成,汩陈行,民用昏垫;至于仲尼失之宰予,言行之间:轻重不同也。至于周公、管、蔡之事,亦《尚书》所载,皆博士所当通也。”峻对曰:“此皆先贤所疑,非臣寡见所能究论。”次及“有鳏在下曰虞舜”,帝问曰:“当尧之时,洪水为害,凶在朝,宜速登贤圣济斯民之时也。舜年在既立,圣德光明;而久不进用,何也?”峻对曰:“尧咨嗟求贤,欲逊己位;岳曰‘否德忝帝位’。尧复使岳扬举仄陋,然后荐舜。荐舜之本,实由于尧;此盖圣人欲尽众心也。”帝曰:“尧既闻舜而不登用,又时忠臣亦不进达;乃使岳扬仄陋而后荐举,非急于用圣恤民之谓也。”峻对曰:“非臣愚见所能逮及。”」篇,“稽古”解释为:《尚书》第一篇《尧典》的开始,有“曰若稽古帝尧”一句。对“稽古”二字的理解,郑玄认为稽就是同,古就是天,意思指尧的功业与天相比美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二主妃子传中的「刘永字公寿。先主子,后主庶弟也。章武元年月,使司徒靖立永为鲁王。策曰:“小子永:受兹青土。朕承天序,继统大业。遵修稽古,建尔国家:封于东土,奄有龟蒙,世为藩辅。呜呼,恭朕之诏!惟彼鲁邦,变适道,风化存焉;人之好德,世滋懿美。王其秉心率礼,绥尔士民,是飨是宜。其戒之哉!”建兴年,改封为甘陵王。初,永憎宦人黄皓。皓既信任用事,谮构永于后主;后主稍疏外永,至不得朝见者余年。咸熙元年,永东迁洛阳;拜奉车都尉,封为乡侯。」篇,“稽古”解释为:考察古事。这里指古代的封建诸侯制度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