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济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增广贤文》中的「自家心里急,他人未知忙。 贫无达士将金赠,病有高人说药方。 触来莫与竞,事过心清凉。 秋至满山多秀色,春来无处不花香。 凡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。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,济济之士为酒所伤。 蒿草之下,或有兰香;茅茨之屋,或有侯王。 无限朱门生饿殍,几多白屋出公卿。」篇,“济济”解释为:众多貌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礼记》曲礼下中的「天子穆穆,诸侯皇皇,大夫济济,士跄跄,庶人僬僬。天子之妃曰后,诸侯曰夫人,大夫曰孺人,士曰妇人,庶人曰妻。公、侯有夫人,有世妇,有妻,有妾。夫人自称于天子,曰“老妇”;自称于诸侯,曰“寡小君”;自称于其君,曰“小童”。自世妇以下,自称曰“婢子”。子于父母则自名也。」篇,“济济”解释为:庄重的样子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志下-潘安仁中的「傲坟素之场圃,步先哲之高衢。虽吾颜之云厚,犹内愧于甯、蘧。有道吾不仕,无道吾不愚。何巧智之不足,而拙艰之有余也。于是退而闲居于洛之涘。身齐逸民,名缀下士。陪京溯伊,面郊后市。浮梁黝以径度,灵台杰其高峙。窥天文之秘奥,究人事之终始。其西则有元戎禁营,玄幕绿徽。谿子巨黍,异絭同机。炮石雷骇,激矢虻飞。以先启行,耀我皇威。其东则有明堂辟雍,清穆敞闲。环林萦映,圆海回渊。聿追孝以严父,宗文考以配天。祗圣敬以明顺,养更老以崇年。若乃背冬涉春,阴谢阳施。天子有事于柴燎,以郊祖而展义。张钧天之广乐,备千乘之万骑。服振振以齐玄,管啾啾而并吹。煌煌乎!隐隐乎!兹礼容之壮观,而王制之巨丽也。两学齐列,双宇如一。右延国胄,左纳良逸。祁祁生徒,济济儒术。或升之堂,或入之室。教无常师,道在则是。故髦士投绂,名王怀玺。训若风行,应如草靡。此里仁所以为美,孟母所以三徙也。」篇,“济济”解释为:美好丰富,盛大庄重。儒术:儒家学说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献诗-曹子建中的「於穆显考,时惟武皇。受命于天,宁济四方。」篇,“济济”解释为:众多貌。俊义:德高望重的长者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咏史-左太冲中的「济济京城内,赫赫王侯居。」篇,“济济”解释为:美盛貌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上-曹颜远中的「富贵他人合,贫贱亲戚离。」篇,“济济”解释为:众多貌。荫:荫庇,庇护。这里是环绕围护的意思。光仪:光采和仪表。指乡人。祢衡《鹦鹉赋》:“背蛮夷之下国,侍君子之光仪。”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文选》符命-班孟坚中的「昔姬有素雉、朱乌、玄秬、黄 之事耳,君臣动色,左右相趣。济济翼翼,峨峨如也。盖用昭明寅畏,承聿怀之福,亦以宠灵文、武,贻燕后昆,覆以懿铄,岂其为身而有颛辞也!若然受之,亦宜勤恁旅力,以充厥道。启恭馆之金縢,御东序之秘宝,以流其占。夫图书亮章,天哲也;孔猷先命,圣孚也;体行德本,正性也;逢吉丁辰,景命也。顺命以创制,因定以和神,答三灵之蕃祉,展放唐之明文。兹事体大而允,寤寐次于心,瞻前顾后,岂蔑清庙,惮敕天命也?伊考自遂古,乃降戾爰兹,作者七十有四人。有不俾而假素,罔光度而遗章,今其如台而独阙也。」篇,“济济”解释为:众多的样子。翼翼:繁盛貌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尚书》虞书-大禹谟中的「帝曰:“咨,禹!惟时有苗弗率,汝徂征!”禹乃会群后,誓于师,曰:“济济有众,咸听朕命!蠢兹有苗,昏迷不恭。侮慢自贤,反道败德。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。民弃不保,天降之咎。肆予以尔众士,奉辞罚罪。尔尚一乃心力,其克有勋。”」篇,“济济”解释为:济济,形容兵士众多且整齐的样子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任苏杜郑仓传中的「时又大议考课之制,以考内外众官。恕以为:“用不尽其人,虽(才且)文具无益;所存非所务,所务非世要。”上疏曰:书称“明试以功”,“考黜陟”,诚帝王之盛制。使有能者当其官,有功者受其禄;譬犹乌获之举千钧,良、乐之选骥足也。虽历代而考绩之法不著,关圣而课试之文不垂。臣诚以为其法可粗依,其详难备举故也。语曰:“世有乱人而无乱法。”若使法可专任,则唐、虞可不须稷、契之佐,殷、周无贵伊、吕之辅矣。今奏考功者,陈周、汉之(法)云为,缀京房之本旨,可谓明考课之要矣。于以崇揖让之风,兴济济之治,臣以为未尽善也。其欲使州郡考士,必由科;皆有事效,然后察举;试辟公府,为亲民长吏;转以功次补郡守者,或就增秩赐爵:此最考课之急务也。臣以为便当显其身,用其言,使具为课州郡之法。法具施行,立必信之赏,施必行之罚。至于公卿及内职大臣,亦当俱以其职考课之也。古之公,坐而论道;内职大臣,纳言补阙:无善不纪,无过不举。且天下至大,万机至众,诚非明所能遍照。故君为元首,臣作股肱;明其体,相须而成也。是以古人称廊庙之材,非木之支;帝王之业,非士之略。由是言之,焉有大臣守职辨课可以致雍熙者哉?且布衣之交,犹有务信誓而蹈水火,感知己而披肝胆,徇声名而立节义者;况于束带立朝,致位卿相,所务者非特匹夫之信,所感者非徒知己之惠,所徇者岂声名而已乎?诸蒙宠禄受重任者,不徒欲举明主于唐、虞之上而已,身亦欲厕稷、契之列。是以古人不患于念治之心不尽,患于自任之意不足,此诚人主使之然也。唐、虞之君,委任稷、契、夔、龙而责成功;及其罪也,殛鲧而放凶。今大臣亲奉明诏,给事目下。其有夙夜在公,恪勤特立,当官不挠贵势,执平不阿所私,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,自明主所察也;若尸禄以为高,拱默以为智,当官苟在于免负,立朝不忘于容身,洁行逊言以处朝廷者,亦明主所察也。诚使容身保位,无放退之辜;而尽节在公,抱见疑之势;公义不修,而私议成俗:虽仲尼为谋,犹不能尽才,又况于世俗之人乎?今之学者,师商、韩而尚法术,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。此最风俗之流弊,创业者之所致慎也。后,考课竟不行。」篇,“济济”解释为:美好的样子。 原文 »
〔1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邓张宗杨传中的「昔文王歌德,武王歌兴。夫命世之主,树身行道,非唯时;亦由开基植绪,光于来世者也。自我中汉之末,王纲弃柄;雄豪并起,役殷难结,生人涂地。于是世主感而虑之,初自燕、代则仁声洽著;行自齐、鲁则英风播流;寄业荆、郢则臣主归心;顾援吴、越则贤愚赖风;奋威巴、蜀则万里肃震;厉师庸、汉则元寇敛迹:故能承高祖之始兆,复皇汉之宗祀也。然而奸凶怼险,天征未加;犹孟津之翔师,复须战于鸣条也。天禄有终,奄忽不豫。虽摄归统,万国合从者,当时俊乂扶携翼戴,明德之所怀致也。盖济济有可观焉:遂乃并述休风,动于后听。」篇,“济济”解释为:众多而美好的样子。 原文 »
〔1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楼贺韦华传中的「和废后,为黄门侍郎。孙亮即位,诸葛恪辅政;表曜为太史令,撰《吴书》,华覈、薛莹等皆与参同。孙休践阼,为中书郎,博士祭酒。命曜依刘向故事,校定众书;又欲延曜侍讲。而左将军张布近习宠幸,事行多玷;惮曜侍讲儒士,又性精确,惧以古今警戒休意,固争不可。休深恨布,语在《休传》。然曜竟止不入。孙皓即位,封高陵亭侯,迁中书仆射。职省,为侍中,常领左国史。时所在承指数言瑞应,皓以问曜。曜答曰:“此人家筐箧中物耳。”又皓欲为父和作纪,曜执以和不登帝位,宜名为“传”。如是者非,渐见责怒。曜益忧惧,自陈衰老,求去侍、史官;乞欲成所造书,以后业别有所付:皓终不听。时有疾病,医药监护,持之愈急。皓每飨宴,无不竟日。坐席无能否,率以升为限;虽不悉入口,皆浇灌取尽。曜素饮酒不过升。初见礼异时,常为裁减,或密赐茶荈以当酒。至于宠衰,更见逼强,辄以为罪。又于酒后,使侍臣难折公卿,以嘲弄侵克,发擿私短以为欢。时有愆过,或误犯皓讳,辄见收缚,至于诛戮。曜以为外相毁伤,内长尤恨,使不济济,非佳事也;故但示难问经义言论而已。皓以为不承用诏命,意不忠荩;遂积前后嫌忿,收曜付狱。是岁,凤凰年也。」篇,“济济”解释为:众多而和美的样子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