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即事的解释

即事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下-谢灵运中的「杳杳日西颓,漫漫长路迫。」篇,“即事”解释为李善注:“即此离别之意也。”睽(kuí):乖离。携:离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下-谢灵运中的「田南树园激流植援一首:樵隐俱在山,由来事不同。」篇,“即事”解释为遇到事情。罕:少。人功:人力,劳动力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「后肃以常侍领秘书监,兼崇文观祭酒。景初间,宫室盛兴,民失农业,期信不敦,刑杀仓猝。肃上疏曰:“大魏承百王之极,生民无几,干戈未戢,诚宜息民而惠之,以安静遐迩之时也。夫务蓄积而息疲民,在于省徭役而勤稼穑。今宫室未就,功业未讫;运漕调发,转相供奉。是以丁夫疲于力作,农者离其南亩;种谷者寡,食谷者众;旧谷既没,新谷莫继。斯则有国之大患,而非备豫之长策也。今现作者万人。龙可以安圣体,其内足以列宫;显阳之殿,又向将毕;惟太极以前,功夫尚大。方向盛寒,疾疢或作。诚愿陛下发德音,下明诏,深愍役夫之疲劳,厚矜兆民之不赡;取常食廪之士,非急要者之用。选其丁壮,择留万人;使期而更之。咸知息代有日,则莫不悦以即事,劳而不怨矣。计岁有百万夫,亦不为少。当岁成者,听且年。分遣其余,使皆即农,无穷之计也。仓有溢粟,民有余力:以此兴功,何功不立?以此行化,何化不成?夫信之于民,国家大宝也。仲尼曰:‘自古皆有死,民非信不立。’夫区区之晋国,微微之重耳;欲用其民,先示以信;是故原虽将降,顾信而归:用能战而霸,于今见称。前车驾当幸洛阳,发民为营,有司命以营成而罢。既成,又利其功力,不以时遣。有司徒营其目前之利,不顾经国之体。臣愚以为:自今以后,傥复使民,宜明其令,使必如期;若有事以次,宁复更发,无或失信。凡陛下临时之所行刑,皆有罪之吏,宜死之人也。然众庶不知,谓为仓猝;故愿陛下下之于吏而暴其罪。钧其死也,无使污于宫掖而为远近所疑。且人命至重,难生易杀,气绝而不续者也,是以圣贤重之。孟轲称杀无辜以取天下,仁者不为也。汉时有犯跸惊乘舆马者,廷尉张释之奏使罚金;文帝怪其轻,而释之曰:‘方其时,上使诛之则已。今下廷尉,廷尉,天下之平也。倾之,天下用法皆为轻重,民安所措其手足?’臣以为大失其义,非忠臣所宜陈也。廷尉者,天子之吏也;犹不可以失平,而天子之身,反可以惑谬乎!斯重于为己,而轻于为君,不忠之甚也!周公曰:‘天子无戏言;言则史书之,工诵之,士称之。’言犹不戏,而况行之乎?故释之之言不可不察,周公之戒不可不法也。”又陈:“诸鸟兽无用之物,而有刍谷人徒之费,皆可蠲除。”」篇,“即事”解释为做工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即尊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