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宾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中-张平子中的「“于是孟春元日,群后旁戾。百僚师师,于斯胥洎。藩国奉聘,要荒来质。具惟帝臣,献琛执贽。当觐乎殿下者,盖数万以二。尔乃九宾重,胪人列。崇牙张,镛鼓设。郎将司阶,虎戟交铩。龙辂充庭,云旗拂霓。」篇,“九宾”解释为:古代朝会大典设九宾。九宾说法不一。一说九个接待客人的人。李善注引《周礼》九仪郑玄注为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、孤、卿、大夫、士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公宴-颜延年中的「国尚师位,家崇儒门。禀道毓德,讲艺立言。」篇,“九宾”解释为:谓九卿。系古时九种高级官员。周以少师、少傅、少保、冢宰、司徒、宗伯、司马、司寇、司空为九卿。秦以奉常、郎中令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典客、宗正、治粟内史、少府为九卿。汉改奉常为太常、郎中令为光禄勋、典客为大鸿胪、治粟内史为大司农。相仪:助行礼仪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战国策》公宴-颜延年中的「燕太子丹质于秦,亡归」篇,“九宾”解释为:九宾之礼。由九个傧相依次传呼、接引使者上殿。为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王世贞中的「蔺相如完璧归赵论」篇,“九宾”解释为:指设傧相九人接待来使的隆重礼仪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景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