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成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左太冲中的「“于时东鳀即序,西倾顺轨,荆南怀憓,朔北思韪。绵绵迥涂,骤山骤水。襁负赆贽,重译贡篚。髽首之豪, 耳之杰,服其荒服,敛衽魏阙。置酒文昌,高张宿设。其夜未遽,庭燎晢晢。有客祁祁,载华载裔。岌岌冠 ,累累辫发。清酤如济,浊醪如河,冻醴流澌,温酎跃波。丰肴衎衎,行庖皤皤。愔愔 䜩,酣湑无哗。延广乐,奏九成。冠《韶》《夏》,冒《六》《茎》。傮响起,疑震霆,天宇骇,地庐惊,亿若大帝之所兴作,二嬴之所曾聆。金石丝竹之恒韵,匏土革木之常调,干戚羽旄之饰好,清讴微吟之要妙。世业之所日用,耳目之所闻觉。杂糅纷错,兼该泛博。鞮 所掌之音, 昧任禁之曲,以娱四夷之君,以睦八荒之俗。」篇,“九成”解释为:多次演奏。音乐奏完一曲叫一成。《尚书·益稷》:“《箫韶》九成,凤皇来仪。”孔疏:“成,犹终也。每曲一终,必变更奏。故经言九成,传言九奏,周礼谓之九变。”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五-刘孝标中的「主人听然而笑曰:“客所谓抚弦徽音,未达燥湿变响;张罗沮泽,不睹鸿雁云飞。盖圣人握金镜,阐风烈,龙骧蠖屈,从道污隆。日月联璧,赞亹亹之弘致;云飞电薄,显棣华之微旨。若五音之变化,济九成之妙曲。此朱生得玄珠于赤水,谟神睿而为言。至夫组织仁义,琢磨道德,欢其愉乐,恤其陵夷,寄通灵台之下,遗迹江湖之上,风雨急而不辍其音,霜雪零而不渝其色,斯贤达之素交,历万古而一遇。」篇,“九成”解释为:刘良注:“《韶》乐也。”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传习录》卷下-钱德洪录中的「先生曰:“古乐不作久矣。今之戏子,尚与古乐意思相近。”未达,请问。先生曰:“‘韶’之九成,便是舜的一本戏子;‘武’之九变,便是武王的一本戏子。圣人一生实事,俱播在乐中,所以有德者闻之,便知他尽善、尽美与尽美未尽善处。若后世作乐,只是做些词调,于民俗风化绝无关涉,何以化民善俗!今要民俗反朴还淳,取今之戏子,将妖淫词调俱去了,只取忠臣、孝子故事,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,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,却于风化有益;然后古乐渐次可复矣。”曰:“洪要求元声不可得,恐于古乐亦难复。”先生曰:“你说元声在何处求?”对曰:“古人制管候气,恐是求元声之法。”先生曰:“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元声,却如水底捞月,如何可得?元声只在你心上求。”曰:“心如何求?”先生曰:“古人为治,先养得人心和平,然后作乐。比如在此歌诗,你的心气和平,听者自然悦怿兴起,只此便是元声之始。《书》云‘诗言志’,志便是乐的本。‘歌永言’,歌便是作乐的本。‘声依永,律和声’,律只要和声,和声便是制律的本。何尝求之于外?”曰:“古人制候气法,是意何取?”先生曰:“古人具中和之体以作乐,我的中和原与天地之气相应,候天地之气,协凤凰之音,不过去验我的气果和否。此是成律已后事,非必待此以成律也。今要候灰管,必须定至日。然至日子时恐又不准,又何处取得准来?”」篇,“九成”解释为:九乐章。下文“九变”即九成。“韶”为舜的乐,“武”为武王的乐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