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九江的解释

九江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武帝纪中的「年春,军鄄城。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。术引军入陈留,屯封丘;黑山余贼及于夫罗等佐之。术使将刘详屯匡亭。太祖击详,术救之;与战,大破之。术退保封丘,遂围之;未合,术走襄邑。追到太寿,决渠水灌城;走宁陵。又追之,走江。夏,太祖还军定陶。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,自称天子。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,取泰山华、费,略任城。秋,太祖征陶谦,下余城。谦守城不敢出。是岁,孙策受袁术使渡江,数年间遂有江东。」篇,“九江”解释为郡名。东汉末治所,在今安徽寿县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孙破虏讨逆传中的「策字伯符。坚初兴义兵,策将母,徙居舒。与周瑜相友,收合士大夫;江、淮间人咸向之。坚薨,还葬曲阿;已,乃渡江居江都。徐州牧陶谦深忌策。策舅吴景,时为丹杨太守;策乃载母,徙曲阿,与吕范、孙河俱就景,因缘召募得数百人。兴平元年,从袁术。术甚奇之,以坚部曲还策。太傅马日!仗节安集关东;在寿春以礼辟策,表拜怀义校尉。术大将乔蕤、张勋,皆倾心敬焉。术常叹曰:“使术有子如孙郎,死复何恨!”策骑士有罪,逃入术营,隐于内厩;策指使人就斩之,讫,诣术谢。术曰:“兵人好叛,当共疾之!何为谢也?”由是军中益畏惮之。术初许策为江太守,已而更用丹杨陈纪。后术欲攻徐州,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万斛;康不与,术大怒。策昔曾诣康,康不见;使主簿接之,策尝衔恨。术遣策攻康,谓曰:“前错用陈纪,每恨本意不遂。今若得康,庐江,真卿有也!”策攻康,拔之;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,策益失望。先是,刘繇为扬州刺史,州旧治寿春。寿春,术已据之;繇乃渡江,治曲阿。时吴景尚在丹杨,策从兄贲又为丹杨都尉;繇至,皆迫逐之。景、贲退舍历阳。繇遣樊能、于麋(陈横屯江津)屯横江,张英屯当利口,以拒术。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,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;与贲共将兵击英等,连年不克。」篇,“九江”解释为郡名。治所在今安徽寿县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十二经中的「又东南一百二十里,曰洞庭之山,其上多黄金,其下多银、铁,其木多柤、梨、橘、櫾,其草多葌、蘪芜、芍药、芎?。帝之二女居之,是常游于江渊。澧、沅之风,交潇湘之渊,是在九江之间,出入必以飘风暴雨。是多怪神,状如人而载蛇,左右手操蛇。多怪鸟。」篇,“九江”解释为九条江河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九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