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九天的解释

九天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骚下-屈平中的「秋兰兮蘪芜,罗生兮堂下。绿叶兮素华,芳菲菲兮袭予。夫人自有兮美子,荪何以兮愁苦?秋兰兮青青,绿叶兮紫茎。满堂兮美人,忽独与余兮目成。入不言兮出不辞,乘回风兮载云旗。悲莫悲兮生别离,乐莫乐兮新相知。荷衣兮蕙带,倏而来兮忽而逝。夕宿兮帝郊,君谁须兮云之际?与汝游兮九河,冲飙起兮水扬波。与汝沐兮咸池,晞汝发兮阳之阿。望美人兮未来,临风恍兮浩歌。孔盖兮翠旌,登九天兮抚彗星。竦长剑兮拥幼艾,荃独宜兮为民正。」篇,“九天”解释为九重天,指天的最高处。抚:用手挥动。彗星:俗称扫帚星。古人认为彗星出现,是扫除邪秽的象征。《楚辞章句》:“言司命乃升九天之上,抚持彗星,欲扫除邪恶,辅仁贤也。”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长生殿》骚下-屈平中的「第八章 献发」篇,“九天”解释为九重天。犹言相隔极远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楚辞》九歌中的「少司命」篇,“九天”解释为传说天有九重,这里指天的最高处。抚:握持,拿着。彗星: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形体,后曳长尾,呈云雾状,俗称“扫帚星”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楚辞》离骚中的「昔三后之纯粹兮,固众芳之所在。杂申椒与菌桂兮,岂维纫夫蕙茝?彼尧舜之耿介兮,既遵道而得路。何桀纣之猖披兮,夫唯捷径以窘步。惟夫党人之偷乐兮,路幽昧以险隘。岂余身之惮殃兮,恐皇舆之败绩。忽奔走以先后兮,及前王之踵武。荃不察余之中情兮,反信谗而齌怒。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,忍而不能舍也。指九天以为正兮,夫唯灵修之故也。曰黄昏以为期兮,羌中道而改路。初既与余成言兮,后悔遁而有他。余既不难夫离别兮,伤灵修之数化。」篇,“九天”解释为古说天有九层。正:通“证”,验证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楚辞》天问中的「曰: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冥昭瞢暗,谁能极之?冯翼惟像,何以识之?明明暗暗,惟时何为?阴阳三合,何本何化?圜则九重,孰营度之?惟兹何功,孰初作之?斡维焉系?天极焉加?八柱何当?东南何亏?九天之际,安放安属?隅隈多有,谁知其数?天何所沓?十二焉分?日月安属?列星安陈?出自汤谷,次于蒙汜。自明及晦,所行几里?夜光何德,死则又育?厥利维何,而顾菟在腹?女岐无合,夫焉取九子?伯强何处?惠气安在?何阖而晦?何开而明?角宿未旦,曜灵安藏?」篇,“九天”解释为指天的四面八方。际:边界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九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