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玉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二卷 西山经-西次三经中的「凡西次三经之首,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,凡二十三山,六千七百四十四里。其神状皆羊身人面。其祠之礼,用一吉玉瘗,糈用稷米。」篇,“吉玉”解释为:彩色的玉。瘗(yì):埋葬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三卷 北山经-北山一经中的「凡北山经之首,自单狐之山至于隄山,凡二十五山,五千四百九十里。其神皆人面蛇身。其祠之:毛用一雄鸡、彘瘗,吉玉用一珪,瘗而不糈。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。」篇,“吉玉”解释为:彩色的玉。珪:古代祭祀时用的条状玉器,上尖下方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二经中的「凡济山经之首,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,凡九山,一千六百七十里。其神皆人面而鸟身。祠用毛,用一吉玉,投而不糈。」篇,“吉玉”解释为:彩色的玉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七经中的「凡苦山之首,自休与之山至于大之山,凡十有九山,千一百八十四里。其十六神者,皆豕身而人面。其祠:毛牷用一羊羞,婴用一藻玉瘗。苦山、少室、太室皆冢也。其祠之:太牢之具,婴以吉玉。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,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。」篇,“吉玉”解释为:彩色的玉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岌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