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季子的解释

季子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春秋》中的「闵公元年」篇,“季子”解释为即季友,鲁庄公的弟弟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程郭董刘蒋刘传中的「蒋济字子通,楚国平阿人也。仕郡计吏,州别驾。建安年,孙权率众围合肥。时大军征荆州,遇疾疫。唯遣将军张喜,单将千骑,过领汝南兵,以解围,颇复疾疫。济乃密白刺史,伪得喜书,云“步骑万已到雩娄”,遣主簿迎喜;部使赍书,语城中守将。部得入城,部为贼所得。权信之,遽烧围走,城用得全。明年,使于谯,太祖问济曰:“昔孤与袁本初对官渡,徙燕、白马民。民不得走,贼亦不敢抄。今欲徙淮南民,何如?”济对曰:“是时兵弱贼强,不徙必失之。自破袁绍,北拔柳城;南向江、汉,荆州交臂:威震天下,民无他志。然百姓怀土,实不乐徙,惧必不安。”太祖不从。而江、淮间余万众,皆惊走吴。后济使诣邺,太祖迎见大笑曰:“本但欲使避贼,乃更驱尽之!”拜济丹阳太守。大军南征还,以温恢为扬州刺史;济为别驾,令曰:“季子为臣,吴宜有君。今君还州,吾无忧矣。”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,太祖闻之,指前令与左将军于禁、沛相封仁等曰:“蒋济宁有此事!有此事,吾为不知人也。此必愚民乐乱,妄引之耳。促理出之!”辟为丞相主簿,西曹属。令曰:“舜举皋陶,不仁者远。臧否得中,望于贤属矣。”关羽围樊、襄阳。太祖以汉帝在许,近贼,欲徙都。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:“于禁等为水所没,非战攻之失;于国家大计,未足有损。刘备、孙权,外亲内疏;关羽得志,权必不愿也。可遣人劝蹑其后,许割江南以封权,则樊围自解。”太祖如其言。权闻之,即引兵西袭公安、江陵。羽遂见擒。」篇,“季子”解释为即季札。《春秋》襄公二十九年记载:“吴子使札来聘。”当时吴国的国君自称为王,这一称号未得到周天子的承认,所以被认为是无君之国。但是文中为什么又称之为“吴子”呢?《公羊传》解释说,这是尊重贤德的季札,季札既然充当吴国使臣,吴国君主就应享有正式的爵号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虞陆张骆陆吾朱传中的「将军骆统表理温曰:伏惟殿下,天生明德,神启圣心;招髦秀于方,署俊乂于宫朝。多士既受普笃之恩,张温又蒙最隆之施。而温自招罪谴,孤负荣遇;念其如此,诚可悲疚。然臣周旋之间,为国观听;深知其状,故密陈其理。温实心无他情,事无逆迹;但年纪尚少,镇重尚浅;而戴赫烈之宠,体卓伟之才;亢臧否之谈,效褒贬之议。于是务势者妒其宠,争名者嫉其才;玄默者非其谈,瑕衅者讳其议:此臣下所当详辨,明朝所当究察也。昔贾谊,至忠之臣也;汉文,大明之君也。然而绛、灌言,贾谊远退。何者?疾之者深,谮之者巧也。然而误闻于天下,失彰于后世;故孔子曰‘为君难,为臣不易’也。温虽智非纵横,武非虓虎;然其弘雅之素,英秀之德,文章之采,论议之辨;卓跞冠群,炜晔曜世:世人未有及之者也。故论温才即可惜,言罪则可恕。若忍威烈以赦盛德,宥贤才以敦大业;固明朝之休光,方之丽观也。国家之于暨艳,不纳之忌族,犹等之平民;是故先见用于朱治,次见举于众人,中见任于明朝,亦见交于温也。君臣之义,义之最重;朋友之交,交之最轻者也。国家不嫌于艳为最重之义,是以温亦不嫌与艳为最轻之交也;时世宠之于上,温窃亲之于下也。夫宿恶之民,放逸山险则为劲寇,将置平土则为健兵;故温念在欲取宿恶,以除劲寇之害,而增健兵之锐也。但自错落,功不副言。然计其送兵,以比许晏:数之多少,温不减之;用之强羸,温不下之;至于迟速,温不后之;故得及秋冬之月,赴有警之期,不敢忘恩而遗力也。温之到蜀,共誉殷礼,虽臣无境外之交,亦有可原也。境外之交,谓无君命而私相从,非国事而阴相闻者也;若以命行,既修君好,因叙己情,亦使臣之道也。故孔子使邻国,则有私觌之礼;季子聘诸夏,亦有燕谈之义也。古人有言:欲知其君,观其所使;见其下之明明,知其上之赫赫。温若誉礼,能使彼叹之;诚所以昭我臣之多良,明使之得其人,显国美于异境,扬君命于他邦。是以晋赵文子之盟于宋也,称随会于屈建;楚王孙圉之使于晋也,誉左史于赵鞅。亦向他国之辅,而叹本邦之臣;经传美之以光国,而不讥之以外交也。王靖内不忧时,外不趋事;温弹之不私,推之不假。于是与靖遂为大怨,此其尽节之明验也。靖兵众之势,干任之用,皆胜于贾原、蒋康;温尚不容私以安于靖,岂敢卖恩以协原、康邪?又原在职不勤,当事不堪;温数对以丑色,弹以急声:若其诚欲卖恩作乱,则亦不必贪原也。凡此数者,校之于事既不合,参之于众亦不验。臣窃念人君虽有圣哲之姿,非常之智;然以」篇,“季子”解释为即季札。聘:国与国之间的使节访问。诸夏:中原各国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庄子》杂篇-则阳中的「魏莹与田侯牟约,田侯牟背之,魏莹怒,将使人刺之。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,曰:“君为万乘之君也,而以匹夫从仇。衍请受甲二十万,为君攻之,虏其人民,系其牛马,使其君内热发于背,然后拨其国。忌也出走,然后抶其背,折其脊。”季子闻而耻之,曰:“筑十仞之城,城者既十仞矣,则又坏之,此胥靡之所苦也。今兵不起七年矣,此王之基也。衍,乱人也,不可听也。”华子闻而丑之,曰:“善言伐齐者,乱人也;善言勿伐者,亦乱人也;谓‘伐之与不伐乱人也’者,又乱人也。”君曰:“然则若何?”曰:“君求其道而已矣。” 惠之闻之,而见戴晋人。戴晋人曰:“有所谓蜗者,君知之乎?”曰:“然。”“有国于蜗之左角者,曰触氏;有国于蜗之右角者,曰蛮氏。时相与争地而战,伏尸数万,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。”君曰:“噫!其虚言与?”曰:“臣请为君实之。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?”君曰:“无穷。”曰:“知游心于无穷,而反在通达之国,若存若亡乎?”君曰:“然。”曰:“通达之中有魏,于魏中有梁,于梁中有王,王与蛮氏有辩乎?”君曰:“无辩。”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。客出,惠子见。君曰:“客,大人也,圣人不足以当之。”惠子曰:“夫吹管也,犹有也;吹剑首者, 而已矣。尧、舜,人之所誉也。道尧、舜于戴晋人之前,譬犹一也。”」篇,“季子”解释为魏臣,一说魏匠,又一说苏秦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公羊传》中的「吴子使札来聘」篇,“季子”解释为季札,吴王寿梦的幼子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欧阳修中的「相州昼锦堂记」篇,“季子”解释为即苏秦。他游说秦国失败以后回到家中,遭到家人的冷遇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战国策》欧阳修中的「苏秦始将连横」篇,“季子”解释为苏秦的字。一说嫂呼小叔为季子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皎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