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王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史论上-范蔚宗中的「夏殷以上,后妃之制,其文略矣。周礼王者立后,三夫人,九嫔,二十七世妇,八十一女御,以备内职焉。后正位宫闱,同体天王。夫人坐论妇礼,九嫔掌教四德,世妇主知丧、祭、宾客,女御序于王之燕寝。颁官分务,各有典司。女史彤管,记功书过。居有保阿之训,动有环佩之响。进贤才以辅佐君子,哀窈窕而不淫其色。所以能述宣阴化,修成内则,闺房肃雍,险谒不行者也。故康王晚朝,《关雎》作讽;宣后晏起,姜氏请愆。及周室东迁,礼序凋缺,诸侯僭纵,轨制无章。齐桓有如夫人者六人,晋献升戎女为元妃,终于五子作乱,冢嗣遘屯。爰逮战国,风宪愈薄,适情任欲,颠倒衣裳,以至破国亡身,不可胜数。斯固轻礼弛防,先色后德者也。」篇,“康王”解释为:周康王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韩崔高孙王传中的「明帝即位,赐爵关内侯,转光禄勋,司隶校尉。属郡皆罢非法除过员吏。林为政推诚,简存大体,是以去后每辄见思。散骑常侍刘劭作《考课论》,制下百僚。林议曰:“案《周官》考课,其文备矣;自康王以下,遂以陵迟,此即考课之法存乎其人也。及汉之季,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?方今军旅,或猥或猝;备之以科条,申之以内外;增减无常,固难矣。且万目不张举其纲,众毛不整振其领。皋陶仕虞,伊尹臣殷,不仁者远。帝、王未必如,而各以治乱。《易》曰:‘易简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’太祖随宜设辟,以遗来今,不患不法古也。以为今之制度,不为疏阔,惟在守勿失而已。若朝臣能任仲山甫之重,‘式是百辟’,则孰敢不肃?”景初元年,司徒、司空并缺,散骑侍郎孟康荐林曰:“夫宰相者,天下之所瞻效;诚宜得秉忠履正本德仗义之士,足为海内所师表者。窃见司隶校尉崔林,禀自然之正性,体高雅之弘量。论其所长以比古人:忠直不回,则史鱼之俦;清俭守约,则季文之匹也。牧守州郡,所在而治;及为外司,万里肃齐;减台辅之妙器,衮职之良才也。”后年,遂为司空,封安阳亭侯,邑百户。公封列侯,自林始也。顷之,又进封安阳乡侯。」篇,“康王”解释为:即周康王。姬姓,名钊。周成王的儿子。在位时继续奉行成王时的政策,政治状况稳定。后世把成王和他统治的时期称为“成康之治”。事见《史记》卷四《周本纪》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国语》韩崔高孙王传中的「襄公如楚」篇,“康王”解释为:楚国国君,楚恭王之子,名昭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