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客气的解释

客气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传习录》卷中-答陆原静书(二)中的「来书云:“佛氏人有‘常提念头’之说,其犹孟子所谓‘必有事’、夫子所谓‘致良知’之说乎?其即‘常惺惺’、常记得、常知得、常存得者乎?于此念头提在之时,而事至物来,应之必有其道。但恐此念头提起时少,放下时多,则功夫间断耳。且念头放失,多因私欲客气之动而始,忽然惊醒而后提。其放而未提之间,心之昏杂多不自觉。今欲日精日明,常提不放,以何道乎?只此常提不放即全功乎?抑于常提不放之中,更宜加省克之功乎?虽曰常提不放,而不加戒惧克治之功,恐私欲不去;若加戒惧克治之功焉,又为‘思善’之事,而于本来面目又未达一间也。如之何则可?”戒惧克治即是“常提不放”之功,即是“必有事焉”,岂有两事邪?此节所问,前一段已自说得分晓,末后却是自生迷惑,说得支离,及有“本来面目未达一间”之疑,都是自私自利、将迎意必之为病。去此病,自无此疑矣。」篇,“客气”解释为宋儒把心作为人性的本体,把产生于血气的生理之性称为客气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菜根谭》目录-概论中的「矜高倨傲,无非客气,降伏得客气下,而后正气伸;情欲意识,尽属妄心,消杀得妄心尽,而后真心现。」篇,“客气”解释为指言行虚矫,不真诚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格言联璧》养生类中的「毋以妄心戕真心,勿以客气伤元气。」篇,“客气”解释为中医术语,指侵害人体的“邪气”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客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