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愦愦的解释

愦愦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政事 第三中的「丞相末年,略不复省事,正封箓诺之。自叹曰:“人言我愦愦,后人当思此愦愦。”」篇,“愦愦”解释为糊涂,昏乱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蒋琬费祎姜维传中的「亮卒,以琬为尚书令。俄而加行都护,假节,领益州刺史。迁大将军,录尚书事,封安阳亭侯。时新丧元帅,远近危悚。琬出类拔萃,处群僚之右;既无戚容,又无喜色,神守举止,有如平日:由是众望渐服。延熙元年,诏琬曰:“寇难未弭,曹叡骄凶;辽东郡苦其暴虐,遂相纠结,与之离隔。叡大兴众役,还相攻伐。曩秦之亡,胜、广首难;今有此变,斯乃天时。君其治严,总帅诸军,屯住汉中;须吴举动,东西掎角,以乘其衅。”又命琬开府。明年,就加为大司马。东曹掾杨戏,素性简略;琬与言论,时不应答。或欲构戏于琬曰:“公与戏语而不见应,戏之慢上,不亦甚乎!”琬曰:“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;面从后言,古人之所诫也。戏欲赞吾是耶,则非其本心;欲反吾言,则显吾之非;是以默然,是戏之快也。”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:“作事愦愦,诚非及前人。”或以白琬,主者请推治敏。琬曰:“吾实不如前人,无可推也!”主者重据,听不推则乞问其“愦愦”之状。琬曰:“苟其不如,则事不当理;事不当理,则愦愦矣!复何问邪?”后敏坐事系狱,众人犹惧其必死;琬心无適莫,得免重罪。其好恶存道,皆此类也。琬以为,昔诸葛亮数窥秦川,道险运艰,竟不能克;不若乘水东下。乃多作舟船,欲由汉沔袭魏兴、上庸。会旧疾连动,未时得行。而众论咸谓:“如不克捷,还路甚难,非长策也。”于是遣尚书令费祎、中监军姜维等喻指。琬承命上疏曰:“芟秽弭难,臣职是掌。自臣奉辞汉中,已经年。臣既暗弱,加婴疾疢;规方无成,夙夜忧惨。今魏跨带州,根蒂滋蔓,平除未易。若东西并力,首尾掎角;虽未能速得如志,且当分裂蚕食,先摧其支党。然吴期,连不克果;俯仰惟艰,实忘寝食。辄与费祎等议:以凉州胡塞之要,进退有资,贼之所惜;且羌胡乃心,思汉如渴;又昔偏军入羌,郭淮破走;算其长短,以为事首。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。若维征行,衔持河右;臣当帅军,为维镇继。今涪水陆通,惟急是应;若东、北有虞,赴之不难。”由是琬遂还住涪。疾转增剧,至年卒。谥曰恭。」篇,“愦愦”解释为糊涂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蒋琬费祎姜维传中的「名世英宰」篇,“愦愦”解释为愦(kuì)愦,糊涂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坤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