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弟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中庸》目录-第20章中的「“天下之达道五,所以行之者三。曰:君臣也,父子也,夫妇也,昆弟也,朋友之交也。 五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知、仁、勇三者,天下之达德也。所以行之者一也。或生而知之,或学而知之,或困而知之,及其知之一也。或安而行之,或利而行之,或勉强而行之,及其成功一也。”」篇,“昆弟”解释为:兄弟。昆,兄长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礼记》中庸中的「哀公问政。子曰:“文、武之政,布在方策,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人道敏政,地道敏树。夫政也者,蒲卢也。故为政在人,取人以身,修身以道,修道以仁。仁者人也,亲亲为大;义者宜也,尊贤为大。亲亲之杀,尊贤之等,礼所生也。在下位不获乎上,民不可得而治矣!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;思修身,不可以不事亲;思事亲,不可以不知人;思知人,不可以不知天。天下之达道五,所以行之者三,曰:君臣也,父子也,夫妇也,昆弟也,朋友之交也,五者天下之达道也。知、仁、勇三者,天下之达德也,所以行之者一也。或生而知之,或学而知之,或困而知之,及其知之,一也;或安而行之,或利而行之,或勉强而行之,及其成功,一也。”子曰:“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知斯三者,则知所以修身;知所以修身,则知所以治人;知所以治人,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。”」篇,“昆弟”解释为:指兄弟,包括亲兄弟和堂兄弟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列子》说符篇中的「杨子之邻人亡羊,既率其党,又请杨子之竖追之。杨子曰:“嘻!亡一羊何追者之众?”邻人曰:“多歧路。”既反,问:“获羊乎?”曰:“亡之矣。”曰:“奚亡之?”曰:“歧路之中又有歧焉。吾不知所之,所以反也。”杨子戚然变容,不言者移时,不笑者竟日。门人怪之,请曰:“羊,贱畜,又非夫子之有,而损言笑者,何哉?”杨子不答。门人不获所命。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。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,而问曰:“昔有昆弟三人,游齐、鲁之间,同师而学,进仁义之道而归。其父曰:‘仁义之道若何?’伯曰:‘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。’仲曰:‘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。’叔曰:‘仁义使我身名并全。’彼三术相反,而同出于儒。孰是孰非邪?”杨子曰:“人有滨河而居者,习于水,勇于泅,操舟鬻渡,利供百口。裹粮就学者成徒,而溺死者几半。本学泅,不学溺,而利害如此。若以为孰是孰非?”心都子嘿然而出。孟孙阳让之曰:“何吾子问之迂,夫子答之僻?吾惑愈甚。”心都子曰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。学非本不同,非本不一,而末异若是。唯归同反一,为亡得丧。子长先生之门,习先生之道,而不达先生之况也,哀哉!”」篇,“昆弟”解释为:兄和弟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太平广记》廉俭中的「郑浣」篇,“昆弟”解释为:同昆仲,指兄和弟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志下-潘安仁中的「于是凛秋暑退,熙春寒往。微雨新晴,六合清朗。太夫人乃御版舆,升轻轩,远览王畿,近周家园。体以行和,药以劳宣。常膳载加,旧痾有痊。席长筵,列孙子。柳垂阴,车结轨0。陆擿紫房,水挂赪鲤。或宴于林,或禊于汜。昆弟班白,儿童稚齿。称万寿以献觞,咸一惧而一喜。寿觞举,慈颜和。浮杯乐饮,丝竹骈罗。顿足起舞,抗音高歌。人生安乐,孰知其佗。退求己而自省,信用薄而才劣。奉周任之格言,敢陈力而就列。几陋身之不保,尚奚拟于明哲。仰众妙而绝思,终优游以养拙。」篇,“昆弟”解释为:兄弟。班白:斑白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杂拟上-谢灵运中的「建安末,余时在邺宫,朝游夕宴,究欢愉之极。天下良辰、美景、赏心、乐事,四者难并;今昆弟友朋,二三诸彦,共尽之矣。古来此娱,书籍未见。何者?楚襄王时,有宋玉、唐、景;梁孝王时,有邹、枚、严、马。游者美矣,而其主不文。汉武帝徐乐诸才,备应对之能,而雄猜多忌,岂获晤言之适!不诬方将,庶必贤于今日尔。岁月如流,零落将尽。撰文怀人,感往增怆!其辞曰:」篇,“昆弟”解释为:兄弟。指曹丕、曹植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「顷之,阜以丧妻求葬假。阜外兄姜叙屯历城。阜少长叙家,见叙母及叙,说前在冀中时事,歔欷悲甚。叙曰:“何为乃尔?”阜曰:“守城不能完,君亡不能死,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!马超背父叛君,虐杀州将,岂独阜之忧责,州士大夫皆蒙其耻。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,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。超强而无义,多衅易图耳。”叙母慨然,敕叙从阜计。计定,外与乡人姜隐、赵昂、尹奉、姚琼、孔信,武都人李俊、王灵结谋,定讨超约;使从弟谟至冀,语岳;并结安定梁宽、南安赵衢、庞恭等。约誓既明,()年月,与叙起兵于卤城。超闻阜等兵起,自将出。而衢、宽等解岳,闭冀城门,讨超妻子。超袭历城,得叙母。叙母骂之曰:“汝背父之逆子,杀君之桀贼,天地岂久容汝!而不早死,敢以面目视人乎!”超怒,杀之。阜与超战,身被创,宗族昆弟死者人。超遂南奔张鲁。陇右平定。太祖封讨超之功,侯者人,赐阜爵关内侯。阜让曰:“阜,君存无捍难之功,君亡无死节之效;于义当黜,于法当诛。超又不死,无宜苟荷爵禄。”太祖报曰:“君与群贤共建大功,西土之人以为美谈。子贡辞赏,仲尼谓之止善;君其剖心,以顺国命。姜叙之母,劝叙早发;明智乃尔,虽杨敞之妻盖不过此。贤哉,贤哉!良史记录,必不坠于地矣。”」篇,“昆弟”解释为:兄弟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女孝经》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「诸女曰:“敢问妇人之德,无以加于智乎?”大家曰:“人肖天地,负阴而抱阳,有聪明贤哲之性,习之无不利,而况于用心乎?昔楚庄王晏朝(退朝而晚),樊女(楚王夫人樊姬也)进曰:‘何罢朝之晚也,得无倦乎?’王曰:‘今与贤者言乐,不觉日之晚也。’樊女曰:‘敢问贤者谁欤?’王曰:‘虞丘子(楚相)。’樊女掩口而笑。王怪(惊异也)问之。对曰:‘虞丘子贤则贤矣,然未忠也。妾幸得充后宫,尚汤沐(如尚衣尚食之尚),执巾栉,备扫除(自谦之称),十有一年矣。妾乃进九女,今贤于妾者二人,与妾同列者七人。妾知妨妾之爱,夺妾之宠,然不敢以私蔽公,欲王多见博闻也。今虞丘子居相十年,所荐者非其子孙,则宗族昆弟,未尝闻荐贤而退不肖,何谓贤哉?王以告之(虞丘子,王以樊姬之言告之),虞丘子不知所为,(谓所知其失,不知所为何如也。)乃避舍(出舍于外也)露寝(寝于外也),使人迎孙叔敖(楚贤人)而进之,遂立为相。夫以一言之智(樊女激虞丘子进孙叔敖),诸侯不敢窥兵,终霸其国,樊女之力也。《诗》云:‘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。’又曰:‘辞之辑矣,人之洽矣。’”」篇,“昆弟”解释为:兄弟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