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仑之丘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二中的「[缺字]吉日辛酉,天子升于昆仑之丘,以观黄帝之宫,而封[缺字]隆之葬,以诏后世。」篇,“昆仑之丘”解释为:洪颐煊校注:“《汉书·地理志》云:‘金城郡临羌县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,又西有弱水、昆仑山祠。’崔鸿《十六国春秋》云:‘张骏时,酒泉太守马岌上言: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。周穆王见西王母,乐而忘归,谓此山也。’”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二卷 西山经-西次三经中的「西南四百里,曰昆仑之丘,是实惟帝之下都,神陆吾司之。其神状虎身而九尾,人面而虎爪。是神也,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。有兽焉,其状如羊而四角,名曰土蝼,是食人。有鸟焉,其状如蜂,大如鸳鸯,名曰钦原,蠚鸟兽则死,蠚木则枯。有鸟焉,其名曰鹑鸟,是司帝之百服。有木焉,其状如棠,黄华赤实,其味如李而无核,名曰沙棠,可以御水,食之使人不溺。有草焉,名曰薲草,其状如葵,其味如葱,食之已劳。河水出焉,而南流东注于无达。赤水出焉,而东南流注于汜天之水。洋水出焉,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。黑水出焉,而西流于大杅。是多怪鸟兽。?」篇,“昆仑之丘”解释为:昆仑山,古代的昆仑山在今甘肃境内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十六卷 大荒西经中的「西海之南,流沙之滨,赤水之后,黑水之前,有大山,名曰昆仑之丘。有神,人面虎身,有文有尾,皆白,处之。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,其外有炎火之山,投物辄然。有人,戴胜,虎齿,有豹尾,穴处,名曰西王母。此山万物尽有。」篇,“昆仑之丘”解释为:昆仑山。 原文 »
相同答案的问题:
下一词汇:军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