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山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二中的「丙辰,至于苦山,西膜之所谓茂苑。天子于是休猎,于是食苦。」篇,“苦山”解释为:山名。地望不明。洪颐煊校注:“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有苦山,与帝台相近。《晋书·束晳传》言此书记‘周穆王游行四海,见帝台、西王母’,疑即此山。”陈逢衡以洪说非,认为“此苦山当以苦菜得名”。卫挺生云:苦山,“当在撒马尔干一带”。王贻樑云:“苦山距玄池二三日程,距西王母邦五六日程,具体未明。苦,以之为名植物甚多,此可食者,盖即苦菜(苦荼)也。文献多见,属菊科草本植物,嫩苗可食。”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七经中的「中次七经苦山之首,曰休与之山。其上有石焉,名曰帝台之棋,五色而文,其状如鹑卵。帝台之石,所以祷百神者也,服之不蛊。有草焉,其状如蓍,赤叶而本丛生,名曰夙条,可以为簳。」篇,“苦山”解释为:山系名。一说自今河南伊川县绵延至中牟县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五卷 中山经-中次七经中的「又东二十里,曰苦山。有兽焉,名曰山膏,其状如逐,赤若丹火,善詈。其上有木焉,名曰黄棘,黄华而员叶,其实如兰,服之不字。有草焉,员叶而无茎,赤华而不实,名曰无条,服之不瘿。」篇,“苦山”解释为:山名。一说在今河南省伊川县北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酷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