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老氏的解释

老氏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中-张平子中的「“是以论其迁邑易京,则同规乎殷盘。改奢即俭,则合美乎《斯干》。登封降禅,则齐德乎黄轩。为无为,事无事,永有民,以孔安。遵节俭,尚素朴,思仲尼之克己,履老氏之常足。将使心不乱其所在,目不见其可欲。贱犀象,简珠玉,藏金于山,扺璧于谷。翡翠不裂,玳瑁不蔟。所贵惟贤,所宝惟谷。民去末而反本,咸怀忠而抱悫。于斯之时,海内同悦,曰:吁,汉帝之德,侯其袆而!」篇,“老氏”解释为老子。常足:《老子》四十六章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……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”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杂拟下-江文通中的「嵇中散 言志康」篇,“老氏”解释为老子。守其真:《老子》十九章: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”此谓老子能保持人的天然本性,不为物欲所惑,使本性不污也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七下-张景阳中的「“于时昆蚑感惠,无思不扰;苑戏九尾之禽,囿栖三足之乌,鸣凤在林,夥于黄帝之园,有龙游渊,盈于孔甲之沼。万物烟煴,天地交泰。义怀靡内,化感无外,林无被褐,山无韦带,皆象刻于百工,兆发乎灵蔡。搢绅济济,轩冕蔼蔼,功与造化争流,德与二仪比大。”言未终,公子蹶然而兴,曰:“鄙夫固陋,守此狂狷。盖理有毁之而争宝之讼解,言有怒之而齐王之疾痊。向子诱我以聋耳之乐,栖我以蔀家之屋,田游驰荡,利刃骏足,既老氏之攸戒,非吾人之所欲,故靡得应子。至闻皇风载韪,时圣道醇,举实为秋,摛藻为春,下有可封之民,上有大哉之君,余虽不敏,请寻后尘。」篇,“老氏”解释为即老子。攸:所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许麋孙简伊秦传中的「先是,李权从宓借《战国策》。宓曰:“战国从横,用之何为?”权曰:“仲尼、严平,会聚众书,以成《春秋》、《指归》之文;故海以合流为大,君子以博识为弘。”宓报曰:“书非史记、周图,仲尼不采;道非虚无自然,严平不演。海以受淤,岁荡清;君子博识,非礼不视。今战国反覆,仪、秦之术;杀人自生,亡人自存:经之所疾。故孔子发愤作《春秋》,大乎居正;复制《孝经》,广陈德行。杜渐防萌,预有所抑,是以老氏绝祸于未萌,岂不信邪!成汤大圣,睹野鱼而有猎逐之失;定公贤者,见女乐而弃朝事。若此辈类,焉可胜陈?道家法曰:‘不见所欲,使心不乱。’是故天地贞观,日月贞明;‘其直如矢,君子所履’。《洪范》记灾,发于言貌。何战国之谲权乎哉!”」篇,“老氏”解释为指老子。绝祸于未萌:把祸患消灭在它萌生之前。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有“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”的句子,秦宓的说法由此而来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司马迁中的「酷吏列传序」篇,“老氏”解释为指老子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离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