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雷同的解释

雷同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上-皇甫士安中的「自夏殷以前,其文隐没,靡得而详焉。周监二代,文质之体,百世可知。故孔子采万国之风,正雅颂之名,集而谓之诗。诗人之作,杂有赋体。子夏序诗曰:“一曰风,二曰赋。”故知赋者,古诗之流也。至于战国,王道陵迟,风雅寝顿,于是贤人失志,辞赋作焉。是以孙卿、屈原之属,遗文炳然,辞义可观。存其所感,咸有古诗之意;皆因文以寄其心,托理以全其制,赋之首也。及宋玉之徒,淫文放发,言过于实,夸竞之兴,体失之渐,风雅之则,于是乎乖。逮汉贾谊,颇节之以礼。自时厥后,缀文之士,不率典言,并务恢张。其文博诞空类,大者罩天地之表,细者入毫纤之内;虽充车联驷,不足以载;广夏接榱,不容以居也。其中高者,至如相如《上林》,扬雄《甘泉》,班固《两都》,张衡《二京》,马融《广成》,王生《灵光》,初极宏侈之辞,终以约简之制,焕乎有文,蔚尔鳞集,皆近代辞赋之伟也。若夫土有常产,俗有旧风,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而长卿之俦,过以非方之物,寄以中域;虚张异类,托有于无;祖构之士,雷同影附;流宕忘反,非一时也。」篇,“雷同”解释为谓纷纷附和仿效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桓二陈徐卫卢传中的「明帝即位,进封颍阴侯;增邑百,并前千百户;与征东大将军曹休、中军大将军曹真、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开府。顷之,为司空,故录尚书事。是时,帝初莅政,群上疏曰:“《诗》称‘仪刑文王,万邦作孚’;又曰‘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’。道自近始,而化洽于天下。自丧乱以来,干戈未戢;百姓不识王教之本,惧其陵迟已甚。陛下当盛魏之隆,荷祖之业,天下想望至治;唯有以崇德布化,惠恤黎庶,则兆民幸甚。夫臣下雷同,是非相蔽,国之大患也。若不和睦则有仇党,有仇党则毁誉无端,毁誉无端则真伪失实;不可不深防备,有以绝其源流。”太和中,曹真表欲数道伐蜀,从斜谷入。群以为:“太祖昔到阳平攻张鲁,多收豆麦以益军粮,鲁未下而食犹乏。今既无所因;且斜谷阻险,难以进退。转运必见抄截,多留兵守要,则损战士,不可不熟虑也。”帝从群议。真复表从子午道。群又陈其不便,并言军事用度之计。诏以群议下真;真据之遂行。会霖雨积日,群又以为宜诏真还,帝从之。」篇,“雷同”解释为这里指关系亲近者的相互附和。也就是朋党风气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楚辞》九辩中的「被荷裯之晏晏兮,然潢洋而不可带。既骄美而伐武兮,负左右之耿介。憎愠之修美兮,好夫人之慷慨。众踥蹀而日进兮,美超远而逾迈。农夫辍耕而容与兮,恐田野之芜秽。事绵绵而多私兮,窃悼后之危败。世雷同而炫曜兮,何毁誉之昧昧!今修饰而窥镜兮,后尚可以窜藏。愿寄言夫流星兮,羌儵忽而难当。卒壅蔽此浮云兮,下暗漠而无光。尧舜皆有所举任兮,故高枕而自适。谅无怨于天下兮,心焉取此怵惕?椉骐骥之浏浏兮,驭安用夫强策?谅城郭之不足恃兮,虽重介之何益?邅翼翼而无终兮,忳惽惽而愁约。生天地之若过兮,功不成而无效。愿沉滞而不见兮,尚欲布名乎天下。然潢洋而不遇兮,直怐愗而自苦。莽洋洋而无极兮,忽翱翔之焉薄?国有骥而不知椉兮,焉皇皇而更索?宁戚讴于车下兮,桓公闻而知之。无伯乐之善相兮,今谁使乎誉之。罔流涕以聊虑兮,惟著意而得之。纷纯纯之愿忠兮,妒被离而鄣之。」篇,“雷同”解释为相同,这里指随声附和。炫曜(yào):夸耀,互相吹捧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耒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