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两仪的解释

两仪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上-刘越石中的「臣闻昏明迭用,否泰相济,天命未改,历数有归。或多难以固邦国,或殷忧以启圣明。齐有无知之祸,而小白为五伯之长;晋有骊姬之难,而重耳主诸侯之盟。社稷靡安,必将有以扶其危;黔首几绝,必将有以继其绪。伏惟陛下玄德通于神明,圣姿合于两仪,应命代之期,绍千载之运。夫符瑞之表,天人有征;中兴之兆,图谶垂典。自京畿陨丧,九服崩离,天下嚣然,无所归怀,虽有夏之遘夷羿,宗姬之离犬戎,蔑以过之。陛下抚宁江左,奄有旧吴,柔服以德,伐叛以刑,抗明威以摄不类,杖大顺以肃宇内。纯化既敷,则率土宅心;义风既畅,则遐方企踵。百揆时叙于上,四门穆穆于下。昔少康之隆,夏训以为美谈;宣王之兴,周诗以为休咏。况茂勋格于皇天,清辉光于四海,苍生颙然,莫不欣戴,声教所加,愿为臣妾者哉!」篇,“两仪”解释为天地。《周易·系辞》:“是故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”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符命-班孟坚中的「太极之元,两仪始分,烟烟煴煴,有沉而奥,有浮而清。沉浮交错,庶类混成。肇命民主,五德初始。同于草昧,玄混之中,逾绳越契,寂寥而亡诏者,系不得而缀也。厥有氏号,绍天阐绎,莫不开元于太昊皇初之首。上哉夐乎,其书犹得而修也。亚斯之代,通变神化,函光而未曜。若夫上稽乾则,降承龙翼,而炳诸典谟,以冠德卓绝者,莫崇乎陶唐。陶唐舍胤而禅有虞,有虞亦命夏后,稷、契熙载,越成汤、武,股肱既周,天乃归功元首,将授汉刘。俾其承三季之荒末,值亢龙之灾孽。县象暗而恒文乖,彝伦 而旧章缺,故先命玄圣,使缀学立制,宏亮洪业,表相祖宗,赞扬迪哲。备哉粲烂!真神明之式也。」篇,“两仪”解释为指天地。《周易·系辞》孔疏:“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,指其物体;下与四象相对,故曰两仪,谓两体容仪也。”这里指阴、阳二气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女孝经》书《女孝经》中的「大哉,孝之为德也。分浑元而立体,经义贯于两仪;资品汇以顺名,道德苞乎万象。盖有生则有伦,伦莫巨于二人。有伦则有孝,孝实贯乎百行。孝之所为大也。然若可望于君子,未可望于匹妇。讵知妇质阴而配阳,处房帷而相子。匪僮僮,何以助奠;匪怡怡,何以承欢。暌乖则家人离,溺僻则群小愠。女子之孝所为大也。」篇,“两仪”解释为指天地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梁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