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立德的解释

立德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宫殿-何平叔中的「墉垣砀基,其光昭昭。周制白盛,今也惟缥。落带金 ,此焉二等,明珠翠羽,往往而在。钦先王之允塞,悦重华之无为。命共工使作缋,明五采之彰施。图象古昔,以当箴规。椒房之列,是准是仪。观虞姬之容止,知治国之佞臣。见姜后之解佩,寤前世之所遵。贤锺离之谠言,懿楚樊之退身。嘉班妾之辞辇,伟孟母之择邻。故将广智,必先多闻。多闻多杂,多杂眩真。不眩焉在,在乎择人。故将立德,必先近仁。欲此礼之不愆,是以尽乎行道之先民。朝观夕览,何与书绅。」篇,“立德”解释为树立德行。古人以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为三不朽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下-陆士衡中的「立德之基有常,而建功之路不一。何则?循心以为量者存乎我,因物以成务者系乎彼。存夫我者,隆杀止乎其域;系乎物者,丰约唯所遭遇。落叶俟微风以陨,而风之力盖寡;孟尝遭雍门而泣,而琴之感以末。何者?欲陨之叶,无所假烈风;将坠之泣,不足繁哀响也。是故苟时启于天,理尽于民,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,斗筲可以定烈士之业,故曰“才不半古,而功已倍之”,盖得之于时势也。历观古今,徼一时之功,而居伊、周之位者有矣。」篇,“立德”解释为树立德行。《春秋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”基:基础。常:谓一定的常轨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三-李萧远中的「曰: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,何为者哉?若夫立德必须贵乎?则幽、厉之为天子,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。必须势乎?则王莽、董贤之为三公,不如杨雄、仲舒之阒其门也。必须富乎?则齐景之千驷,不如颜回、原宪之约其身也。其为实乎?则执勺而饮河者,不过满腹,弃室而洒雨者,不过濡身,过此以往,弗能受也。其为名乎?则善恶书于史册,毁誉流于千载,赏罚悬于天道,吉凶灼乎鬼神,固可畏也。将以娱耳目乐心意乎?譬命驾而游五都之市,则天下之货毕陈矣;褰裳而涉汶阳之丘,则天下之稼如云矣;椎 而守敖庾、海陵之仓,则山坻之积在前矣;扱衽而登钟山、蓝田之上,则夜光、玙璠之珍可观矣。夫如是也,为物甚众,为己甚寡;不爱其身,而啬其神;风惊尘起,散而不止;六疾待其前,五刑随其后;利害生其左,攻夺出其右;而自以为见身名之亲疏、分荣辱之客主哉!」篇,“立德”解释为树立圣人的德行。《春秋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”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利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