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六亲的解释

六亲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列子》天瑞篇中的「子贡倦于学,告仲尼曰:“愿有所息。”仲尼曰:“生无所息。”子贡曰:“然则赐息无所乎?”仲尼曰:“有焉耳,望其圹,睪如也,宰如也,坟如也,鬲如也,则知所息矣。”子贡曰:“大哉死乎!君子息焉,小人伏焉。”仲尼曰:“赐!汝知之矣。人胥知生之乐,未知生之苦;知老之惫,未知老之佚;知死之恶,未知死之息也。晏子曰:‘善哉,古之有死也!仁者息焉,不仁者伏焉。’“死也者,德之徼也。古者谓死人为归人。夫言死人为归人,则生人为行人矣。行而不知归,失家者也。一人失家,一世非之;天下失家,莫知非焉。有人去乡土、离六亲、废家业、游于四方而不归者,何人哉?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。又有人钟贤世,矜巧能,修名誉,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,亦何人哉?世必以为智谋之士。此二者,胥失者也。而世与一不与一,唯圣人知所与,知所去。”」篇,“六亲”解释为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妻、子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列子》仲尼篇中的「公仪伯以力闻诸侯,堂谿公言之于周宣王,王备礼以聘之。公仪伯至。观形,懦夫也。宣王心惑而疑曰:“女之力何如?”公仪伯曰:“臣之力能折春螽之股,堪秋蝉之翼。”王作色曰:“吾之力能裂犀兕之革,曳九牛之尾,犹憾其弱。女折春螽之股,堪秋蝉之翼,而力闻天下,何也?”公仪伯长息退席,曰:“善哉王之问也!臣敢以实对。臣之师有商丘子者,力无敌于天下,而六亲不知,以未尝用其力故也。臣以死事之。乃告臣曰:‘人欲见其所不见,视人所不窥;欲得其所不得,修人所不为。故学视者先见舆薪,学听者先闻撞钟。夫有易于内者无难于外。于外无难,故名不出其一家。’今臣之名闻于诸侯,是臣违师之教,显臣之能者也。然则臣之名不以负其力者也,以能用其力者也,不犹愈于负其力者乎?”」篇,“六亲”解释为指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妻、子。泛指亲戚,亲人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中的「是时,全琮为督。权又令偏将军胡综宣传诏命,参与军事。琮以军出无获,议欲部分诸将,有所掩袭。桓素气高,耻见部伍。乃往见琮,问行意;感激发怒,与琮校计。琮欲自解,因曰:“上自令胡综为督,综意以为宜尔。”桓愈恚恨,还,乃使人呼综。综至军门,桓出迎之。顾谓左右曰:“我纵手,汝等各自去!”有人旁出,语综使还。桓出,不见综;知左右所为,因斫杀之。桓佐军进谏,刺杀佐军。遂托狂发,诣建业治病。权惜其功能,故不罪。使子异摄领部曲,令医视护,数月复遣还中洲。权自出祖送,谓曰:“今寇虏尚存,王途未,孤当与君共定天下;欲令君督万人专当面,以图进取:想君疾未复发也?”桓曰:“天授陛下圣姿,当君临海;猥重任臣,以除奸逆:臣疾当自愈。”桓性护前,耻为人下。每临敌交战,节度不得自由,辄嗔恚愤激。然轻财贵义,兼以强识。与人面,数年不忘;部曲万口,妻子尽识之。爱养吏士,赡护亲;俸禄产业,皆与共分。及桓疾困,举营忧戚。年,赤乌元年卒。吏士男女,无不号慕。又家无余财,权赐盐千斛以周丧事。子异嗣。」篇,“六亲”解释为六种亲属。说法不一。曹魏王弼的《老子注》认为是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夫、妇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六世